2015-12-28
为挽救身患尿毒症的女儿,54岁的曹淑萍毅然决定捐肾救女儿,为筹集手术费,这位朴实的农村母亲餐餐啃冷馒头,而把蛋糕和桃酥留给身患重病的女儿。
只要能救闺女她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昨日上午11时,记者走进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病区时,并没有见到这对母女。10分钟后,母女俩做完检查回到走廊的病床上,也许是一上午的检查过于劳累,母亲曹淑萍和女儿代艳霞都略显疲惫。提起女儿的病情,曹淑萍忍了又忍的眼泪还是止不住流了下来,“孩子岁数太小,只要能救闺女,不要说一个肾,哪怕是生命,我也愿意。”
今年54岁的曹淑萍家住莱阳市河洛镇范家埠子村,全家四口人仅靠不到3亩地的小麦与玉米收入为生。2009年10月份,距离女儿代艳霞23岁生日不到一周时,代艳霞发觉自己头疼得厉害,出现感冒症状。在莱阳市中心医院,代艳霞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好端端的女儿突然身患重病,对于母亲曹淑萍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医生告诉母女俩,代艳霞的病情还未到透析程度,先坚持药物治疗,医生给代艳霞开了金水宝和尿毒清后,母女俩便回家了。由于家里条件差,加上自己没有引起重视,平时药也很少吃。于是病情越来越重,身体也越来越差。
2011年底的一天,代艳霞在家里突然感到恶心,浑身无力,吃不下东西, 连喝水都吐。母女俩再次来到莱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代艳霞体内肌酐已高达1000u-mol/L,医生告诉她们,代艳霞的病情很严重,建议她去大医院治疗。接下来,曹淑萍带着女儿从莱阳到青岛,再从青岛到北京,终于,代艳霞的病情确诊为尿毒症。确诊后,并发症如影随形,代艳霞频频出现喘不过气、腿脚抽筋、腹痛难忍等症状,有时吃饭会突然感觉一股呛人的气味从胃里翻至喉咙,吐得无法进食。几年坚持药物治疗,病情不但没稳住,反而越来越重。医生告知,代艳霞的双肾已严重衰竭。要维持生命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做血液透析,通过血液透析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另一个办法就是肾移植。
捐肾配型成功15万元手术费愁坏母女
血液透析一周需做三次,每次400元,由于尿毒症病人严重贫血,且容易心衰,透析同时还需要注射促红素和左卡尼汀,一个月下来,要花费4800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年收入不足几千元的农村贫困家庭而言,根本承受不起。长期血液透析会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医生建议曹淑萍进行直系亲属间的肾移植。听说可以捐肾,一个月前,母女俩在毓璜顶医院做了详细体检和配型。一周前,医生告诉曹淑萍配型成功,可以安排做移植手术,听到这一消息,曹淑萍喜极而泣。
19日,母女俩在毓璜顶医院住下,准备手术前的各项手续。医生说,手术费至少在15万左右。三年来,为了给女儿治病,曹淑萍东拼西凑,已欠下外债将近10万元,面对高额的手术费,母女俩不知道该到哪里凑。
临近中午,当记者询问母女俩午饭吃什么时,曹淑萍说,来医院前,她在莱阳老家蒸了一大锅馒头,还有很多没吃完。记者看到,在馒头旁边,有一袋蛋糕和桃酥,代艳霞含着眼泪说,这些是妈妈给她买的,自己不舍得吃。采访中,旁边病房的一位李阿姨红着眼睛焦急地告诉记者,母女俩已经吃了三天冷馒头了,她只能送些饭菜,别的忙帮不上。 (YMG记者庞磊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