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芝罘区既是烟台市的中心区,同时也是一个老城区,人口密集、空间受限、基础配套不完善,导致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乱吊乱挂、乱堆乱放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日常生活。如何顺应形势任务要求和民众期盼,做到面子、民生并举,市容、繁荣兼顾,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芝罘城管执法大队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芝罘城管紧紧围绕“服务”做文章,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初步走出了一条和谐执法新路子。
倾力打造靓丽海岸线
滨海北路是烟台市斥巨资打造的一条沿海观光线路,行走其间,海风习习,浪涛阵阵,风光如画,景色怡人,尽显滨海城市、文明城市的独特魅力,很多中外游客往往从滨海北路带给他们的直观感受来看待和评价整个烟台。
人潮代表着商机。很多商贩也看到了这点,他们或提溜着小兜小筐,或推着自行车、小推车,或驾驶摩托车、三轮车,或在地上摆上几张油布,随意占用道路两侧的停车位和人行道,就开始售卖鱿鱼、小海螺、玩具、渔具等。尤其在周末、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商贩的数量更多,远远望去,五花八门的各式小广告牌充斥在人流车流之间,伴随着烤鱿鱼时升腾起的阵阵烟雾,很是刺人眼球,与优美的海滨环境格格不入,虽也时常有人上前询问购买,但更多的人纷纷掩鼻绕道而行。
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和谐、靓丽的休闲娱乐环境,芝罘区城管大队专门安排了一个分队的执法人员来整治和监管滨海北路,重点清理整治各类占道摊点、野广告、条幅、牌匾、乱堆放物品等。据了解,平均每年要清理各类占道经营摊点4000余个,违章设置的宣传条幅、广告牌匾500余处,野广告6000余处,乱堆放物品60余处,保障了海岸线一带的市容环境。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城管队员的艰辛和无数的汗水。因为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他们实行“两班倒”,每天从早上7:30工作至18:30(夏季延后半小时),全年无休,而且越到节假日事情越多,工作压力越大,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季节时,他们甚至早上三、四点就得摸黑起床从家里往外走,保证天亮前到达街面展开工作。
城管大队特勤中队于为民中队长告诉记者:“要管好这个地方,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死看硬守,保持高频率巡查,确保每个时段都有人在执法。早一点做工作,阻力相对小一些,效果好一些,要是等他们把摊摆好了再去清理,难度大不说,还容易跟当事人发生冲突,一旦引起围观,对烟台和城管的形象会有负面影响,尤其这里是老百姓游玩的地方,南来北往的游客很多,这个负面影响会被无限放大?!?/p>
疏堵结合治理夜间烧烤
吃烧烤、喝啤酒,是许多烟台人喜欢的消夏方式。一到夏季夜间,各类烧烤点、大排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分布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广场空地。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很多,占用道路、违规炭烤、噪音扰民、乱搭棚厦、乱扔垃圾、食品安全有隐患等。正因为这些危害,炭烤扰民的问题成为夏、秋季市民投诉的热点,每年投诉量大约在1200件左右。
芝罘城管从疏、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严格执法,把城区重要路段和部位看死,又合理引导,将烧烤点规范到城市背街小巷、广场空地等合适地方。按照“两有、三定、四不”的原则,即市民有需求、有合适的场地,定点、定时、定品种,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消防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正常运行,依法批设啤酒广场和依店经营摊点,对夜间露天餐饮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管理。幸福乐天公寓广场、鲁东大学东门对面空地、大润发北广场等10余处大型啤酒广场和50余处依店经营摊点的批设,让老百姓有了一个相对正规和放心的地方消夏避暑。
强化疏导的同时,芝罘城管还着力加大对违章烧烤的打击力度,在整个夏秋季里,城管执法队员就是“救火队员”,哪里有投诉,就往哪里去,整治夜间炭烤的队员每天从下午6点工作到深夜12点,今年以来收缴的炭烤炉、桌子椅子等物品超过400多件。
城管大队孙承江副大队长告诉记者:“治理夜间烧烤,是我们夏季工作的一个重点,虽然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执法手段单一、处罚力度较小、夜间执法安全压力大等,但为了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好的消夏生活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深入挖潜,疏堵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些工作做好。”
想方设法便民利民
芝罘城管执法大队积极换位思考,站在百姓的角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把执法、管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经营需求,在贴心的服务中拉近城管与群众的关系。
因为农贸市场等基础配套不足,在部分老社区、街巷内,存在着一些未经审批的摊点、商亭、“五小”经营点等,虽然违规,但非常便于周边群众生活,如果坚决依法查处取缔,不仅摊贩有意见,群众也不会满意,在这种情况下,芝罘城管并没有搞“一刀切”,简单地全部取缔了之,而是综合考虑群众意愿、市容卫生、交通秩序等因素,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宜留则留、宜改则改、宜清则清。对于严重影响市容、交通、卫生秩序的,坚决依法清理;适合改造的,则进行靓丽化改造,提档升级;对于一些马路市场,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商务、办事处、物业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便民临商市场,加强规范管理,力求达到“满足群众日常需求”与“改善市容环境”双提高。目前,芝罘城管按照总体规划安排,已经在西盛街、时代广场、西炮台东路、金沟寨、白春街、文化七巷等地方设置便民市场7个,设置摊位800余个,批设早餐、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等便民摊点175处,受惠群众达到40000余人,市场周边的占道经营等问题下降了一半。
幸福中路振华广场有一对年轻的夫妻摆摊卖水果,不仅影响行人通行,而且破坏整个广场的形象,市民群众、物业公司多次进行投诉。城管队员几次到现场教育劝导,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城管队员每次去时夫妻俩都答应搬离,但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又回来了。发现这一变化后,城管没有实施强制清理,而是主动靠上去做工作,与他们谈心、交流,这才了解到他们的具体困难,原来夫妻俩没有固定工作,家中老人体弱多病,而且欠外债2万多元,无奈只得靠卖水果维持生计。为了帮助这对困难夫妻,大队积极协调幸福五村市场管理部门,免费为其安排了经营场所,夫妻俩对此非常感激,不仅自己遵章经营,还主动帮助城管大队做其他摊贩的思想工作。
谈到服务这一话题,城管执法大队的大队长张宏深有感触:“作为执法单位,必须要体现出执法的刚性,维护法律的权威。但我们首先要想清楚,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而执法?为执法而执法,只会让我们的路越走越窄;为群众利益而执法,我们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路会越走越宽敞,所以,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摆在首位,在执法中体现人文关怀,切实把执法的过程转化为为民服务的过程,转化为密切城管与群众联系的过程。在这个方面,我们前期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为民服务永无止境、永不过时,下步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初步打算,编制出临商市场布点规划、早餐点地图,通过媒体宣传、在进入市区的进口设立告示牌等方式,告知市民群众上述临时摊点群的具体位置,引导商贩菜农果农入场经营、规范销售,便于市民日常生活?!?/p>
多管齐下遏制违章建设
在拆除一处违章建设时,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现场有大约100名城管队员和4名城管警察大队的民警在维持秩序,他们拉起警戒线,将拆除现场团团围住,避免有人进入现场,影响拆除进程,也避免带来危险。
因为历史遗留等原因,违建现象在老城区相对比较突出,治理难度也比较大。为达到“杜绝新增违建,减少存量违建”的目标,芝罘城管执法大队着力完善防控体系,通过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加强与社区居委、物业公司特别是辖区群众的联系等措施,落实违建的发现责任,及时、准确获取违法建设有关情况,对于严重违反城乡规划及占用农用地的违章建设,及时函告规划、国土等部门,并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对于严重影响城镇容貌的违章建设,详细登记造册,逐案制定拆除实施方案,坚决实施拆除,仅今年1-5月就累计拆除违建28282平方米。
练好内功提升执法效能
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芝罘城管结合实际强化自身建设,切实向体制机制要效能、向科技手段要效能、向队伍建设要效能。与烟台网通公司合作开发了城管执法通系统,将市长公开电话、12319、6283000、民意通、信件投诉、来访投诉、上级交办等14个渠道来源的案件全部整合到该系统里,理顺发现、派遣、办理、反馈、监督、考核等相关流程,实现“一个门进、一条线办、一个口出”,使所有工作都看得见、管得住、能监督、能统计、能考核,使各种投诉、信访案件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
在毓东路、四德街、三站等部分路段、区域实行“定人、定时、定路段、定标准、包效果”管理,把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真正形成谁管理谁负责、谁责任谁包干、谁失职追究谁的工作格局。
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制定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执法程序规范等80余项管理制度,编写了《行政执法法律汇编》、《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手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推行了执法敬礼、投诉惩戒、首问负责等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每年对队伍进行执法业务和军事素质培训,锻铸“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训练有素、服务至上、和谐共进”的文明执法之师。YMG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张昌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