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记者7月7日在幸福街道开源社区了解到,该社区近年来发挥5000平米社区场所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居家养老、学习、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社区,凸现了“人文开源,雅俗共享”的特色理念。
开源社区仅是芝罘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芝罘区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强化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为解决社区用房紧张的问题,芝罘区采取置换整合、购买、上级争取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社区用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去年,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头下,协调区民政、规划、国土、财政、住建等部门,全面开展社区综合用房推进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解决用房18处,涉及新建用房7处,总面积达1万余平米。目前,全区46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全部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其中,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16个,600—1000平米的4个。
芝罘区还推行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整合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职能,按照“1+6”的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为核心,以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治调解、爱心公益、文体活动、特色服务6项功能为重点,集办公、服务、教育、活动于一体,并统一社区外观标识,统一悬挂“中国社区”标识,做到把最大空间留给居民办事,最方便地方留给居民活动。目前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东山街道进德社区、通伸街道西炮台社区等7个社区正在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待试点结束后将在全区铺开。
芝罘区一直注重构建方便快捷的“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便能到达文体活动场所。为完成这一目标,芝罘区采取“区里主导建设、街道调剂解决、新建社区预留、辖区单位提供”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解决文化活动场所问题。目前,13个街道园区全部建有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0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游艺室、棋牌室、健身室等,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以区文化馆为龙头,以街道文化站为枢纽,以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为基础,以社区文化联谊会和各类业余文化团体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此外,由区里主导建设的文化广场达20多处,186家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开放,文体活动场所覆盖到全区每个角落。
依托这些资源,芝罘区创建一批知名文化品牌。以社区广场为主阵地,打造了“魅力烟台·欢歌芝罘”文化普及品牌,每年举办社区广场集体舞大赛、广场民间艺术表演擂台赛、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文化活动500多场,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从2010年开始举办“烟台合唱大奖赛”,成为该区参赛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全民性合唱比赛。另外,“毓璜顶庙会”、“塔山三月三山会”等文化历史品牌,使芝罘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芝罘区依托党员双管双责活动,不断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全区共建立社区特色党支部537个,先后开展了“杏林送暖”、“杏坛传香”、“艺苑献萃”、“科普启明”、“司法惠民”五项社区特色活动。依托全区60处“星光老年之家”和196处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目前,全区共有京剧、吕剧、秧歌、健身舞、合唱队等社区文化娱乐活动队伍180余个,并都配有文化娱乐活动指导员,每年开展的经常性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记者 云全 通讯员 红军 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