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机关干部祭扫烈士公墓
机关干部祭扫烈士公墓
绵绵细雨,浸润牙山。
牙山之峰,“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20850名在胶东大地抗战牺牲的革命烈士长眠于此。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国务院刚刚公布的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地雷战纪念馆赫然在目。在这个属于胜利者的明亮秋日里,走进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站在属于正义者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再次回望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烽火岁月。
怎样的烈士陵园能够得到国家级礼遇?答案不难得到——这是全国安葬抗日烈士人数最多的陵园,从1945年建设至今,烈士陵园几经修葺,如今已有亭、塔、碑、墓等311处建筑物,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如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墓、胶东区主任公署主任王文墓、战斗英雄任常伦墓……
沐浴和平,不忘历史。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先后迎来了9876名党员干部学习革命精神,艰苦卓绝的故事、不屈不挠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埋骨英灵山顶
1945年8月15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就在这一天,胶东革命烈士纪念塔胜利竣工,这或许是对20850名烈士的最好慰藉。
建塔之路,并不顺畅。1945年初,抗日战争还未结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份“倡议书”让牺牲在胶东大地上的烈士有了归宿。为安葬抗日战争中牺牲在胶东大地上的20850名烈士,中共胶东区党委,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胶东区行政公署,胶东临时参议会,胶东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胶东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共同发起修建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墓的倡议。
同年4月,胶东建塔委员会成立。几经周折将烈士们的安息之所定于牙山山巅。5月1日,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挖土动工。
胶东大地上,无数人为纪念塔奔走。八百万群众集资修建烈士陵园,石匠来自乳山、文登和荣成;马车调自莱阳、黄县;石料绕过山前运到西庄村,再沿缓坡拉上灵山;所用石块动辄几百斤,全部人力挪动垒砌……“烈士流血我流汗”,石匠们胼手砥足,日夜不辞。在那个捉襟见肘的年代,筹建一座高规格的烈士纪念堂并不容易。纪念塔建成后,铜像所需的铜远远不足。一时间,“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铸英雄铜像”的口号在胶东大地传开。据史料记载,当时没有铸造材料,工匠们就想方设法找米下锅。厂领导派出一些人扮作“货郎”,冒着生命危险走乡串户收购铜制品。铸造英雄铜像的消息在革命根据地不胫而走,广大军民踊跃捐铜。“新婚夫妇捐出了铜脸盆,老农捐出了铜烟锅;儿童团员捐出了日寇扫荡时丢弃的铜弹壳;有的村民捐出了铜锁,有的把大柜、箱子的铜把手及装饰品毫无保留地弄了下来。并用‘化整为零’的浇铸方法,将头、胸、臂,腿、脚等8个部分分别处理再组装?!蓖裣?,军民倾情支援的故事让人动容。
浴血奋战卫家国
69个年头,25000多个日日夜夜,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下,烈士墓群前,展板上一篇篇文字、一幅幅照片里,它们用无声的力量唤起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1937年7月,战争的烽火迅速燃遍胶东大地,英勇的胶东儿女奋起抵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理琪,1937年12月24日率众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理琪任三军司令员。三军成立不到两个月便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史上第一场战斗———雷神庙战斗。1938年2月13日,理琪率领第三军第一大队,攻克牟平城,俘获奸伪百余人,后有20几名领导干部撤至城南的雷神庙开会,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突然被从烟台闻讯赶来的100多名日寇团团包围。理琪立刻组织大家突围,就在他奔走指挥的紧急时刻,理琪不幸腹部连中三弹,肠子外溢,当同志们杀出重围的时候,理琪却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任常伦,经历大小战斗120余次。1944年11月17日,在长沙堡战斗中,敌我双方展开了肉搏战,他在刺死第七个日寇时,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3岁。为了纪念英雄任常伦,他的家乡孙胡庄改名“常伦庄”,胶东国防剧团为其谱写了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任常伦连”;
——李蔚川和蔡秀荣夫妇,双双投笔从戎,参加三军。1939年8月,国民党秦玉堂部30多人,化装成便衣,偷袭了葛家办事处,办事处的七名人员中除两名外出执行任务幸免外,包括夫妻俩在内的五人全部遇难,这就是葛家惨案。令人痛心的是,22岁的蔡秀荣身怀六甲,同她24岁的丈夫以及即将出生的下一代,一起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正是有了英雄的胶东儿女,日军在胶东半岛腹背受敌。雷神庙战役率先“亮?!?,打响胶东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第一枪。从此,灵山战斗、青石岭伏击战、半壁店伏击战、发城围困战、攻克腾甲庄、水道战斗、万第决战……英雄的胶东部队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壮大,成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骨干力量;
数据显示,八年抗战,在胶东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配合下,胶东抗日部队共作战7590次,攻克日伪军据点425处,毙伤俘日伪军13.4万人,占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歼灭日伪军总数的25.28%,占整个人民军队歼灭日伪军总数的7.82%。
栖霞市原史志办主任于法已82岁高龄,他仍记得,1944年12月解放栖霞城时,城中百姓欢欣鼓舞。为此,他在学校自编自演了一段快板,名叫《武老二》,词里写尽了日伪军一路逃窜时的狼狈景象:十里堡、崮庵,大小庙后连相连,一溜斜气跑黄县……
铭记英烈嘱托
亭、塔、碑、墓……311处建筑物、75层台阶,因为汇聚着20850名英烈的精神力量,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庄严。
69年来,胶东大地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儿女——
2005年,经历风吹日晒,烈士纪念堂漏雨,烈士墓群失于修葺,“坟脸”倾斜,石块松动……相关部门批给76万元,专门用于烈士纪念堂的修缮,烈士纪念堂的屋脊全部换上了新西兰钢瓦,确保50年不漏雨;
2007年,陵园管理处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扶持下,争取市财政局安排资金200万元,将纪念堂内部进行改建,将实物、图片、浮雕分门别类地布展,以此取代以往连环画式的展览,同时通过灯光、音响等设施,让人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
2009年7月,改建烈士墓开始动工,历时3个月,工程竣工,层层石阶顺坡筑就,道道石墙依次而砌,座座坟茔排列整齐,幢幢大理石墓碑井然有序,先烈们有了一个环境更加秀美的家。
1977年12月23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さノ?,2014年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截至8月,陵园共接待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186批次,已有9876名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在这里学习革命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正如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碑文前的一段话:他们时时不忘群众,并依靠群众,而又教育和提高群众,他们视群众如父母,如手足;他们?;と褐诶妫缤;ぷ约旱难劬σ谎怯肴褐诘墓叵?,如血肉,如家人……英烈的嘱托,我们铭记在心。(《烟台日报》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林新忠 王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