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作为烟台市歌舞剧院推出的新年歌舞大戏,献礼“十艺节”的港城首部原创歌舞剧《海市蜃楼》演职人员并未如普通市民般享受难得的假期,元旦小长假除去1日,市京剧院四楼的排练厅里,紧张排练的气氛比25℃的室温更加火热,从去年11月9日起,一天两练就成为参演《海市蜃楼》的百余位演职人员每天固定的功课。如今,全剧排练进入倒计时一个月的冲刺期,不少骨干演员甚至晚饭后自愿留下挑灯夜战,一天三练,只为最好的演出效果。
尽管参演的艺校学生因元旦休假而缺席,但元旦假期参与彩排的演员们依然精神抖擞,哪怕第一幕中东巡芝罘的秦始皇出场时的秦军将士只是站原地摆造型,4分多钟的音乐里,戴着纸冠、手持木棍权作长剑的演员们个个纹丝不动,定格亮相,而此后为表现出海时的惊涛骇浪,演员们用错落有致的人浪表现着海面上的颠簸。
比演员更全情投入的是执行导演信洪海,不但演员上场时要边大声提醒演员加快动作,还要打手势告诉演员们如何找准“台位”,“上场”、“注意位置”、“走起”、“收工”等提示语伴随着场次切换不时响起:“调用100多名演员合演一部歌舞剧,在歌舞剧院演出史上是头一遭,100多分钟的演出,一个细节有所纰漏,会影响一场戏乃至整场戏的效果,必须在排练期间就将这些隐患消弭于无形?!?/p>
“去年我还能称100来斤,现在只有97斤了,排练可减肥了!”作为《海市蜃楼》的骨干演员和编舞之一,在第三、四幕中均有演出戏份的歌舞剧院舞蹈演员杜玮玮打趣说。虽然多数演员排练时仅穿着一件单衣,但一场完整排练走下来,杜玮玮和同事们仍是头顶冒汗、浑身湿透,幕间喝上一口水喘口气,已算是难得的休息。但即便不少戏份吃重的演员上下午连走几场联排后汗流浃背,晚饭后依旧在灯火通明的排练厅主动加练。第三场“戚家军抗倭”中渔妇们哄着摇篮里的婴儿一场需要道具、布景等协同配合的舞蹈,更是大家联排的重中之重,而这出戏由于要配合表情,均由歌舞剧院有常年演出经历的资深演员担纲。
排练厅外的公告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海市蜃楼》剧组元旦期间的排练日程,最早一条安排来自2012年12月29日,而今年的安排已经写到了1月10日。每场联排都会亲自“督战”,在演出脚本上不时圈画、排练完进行点评并与导演磋商改进的歌舞剧院院长姜明说:“从2012年11月9日起,整个歌舞剧院的参演演员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全员上阵,坚持一天上下午两次排练的强度,目前除去序幕、第四场和尾声中需要动用多媒体视频及大件道具的戏份尚未能完全展现演出效果外,其他的联排内容已经基本与演出无异,希望1月31日首演之夜,能把最佳的演出效果呈献给港城观众!” (YMG记者 杨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