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阳春三月,柔风送暖,万物复苏,绿意渐浓。在烟台市芝罘区,无论是把“学雷锋、做好事”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坚持50年的安立盛,用爱心奉献社会的全国优秀志愿者许振珊,还是因为被爱温暖而成立志愿服务队回馈社会的孔德娟,他们扎根社区,帮贫扶困;他们都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举手之劳,日行一善;他们寻着雷锋足迹,一直在默默奉献,传递着温暖;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是弘扬志愿精神的最好体现。
有人戏言说学雷锋月的时候,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被洗三次脚,平时却无人问津。所以,学雷锋不能是一阵风,一场运动。雷锋所做过的好事都是一般人就能做的了的小事。学雷锋不是创新,而是贵在坚持,“善小而为”是践行“学雷锋”的根本准则,也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求的重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广大市民在帮助他人、服务奉献、反哺社会等方面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不断高涨。要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就要与当下的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学雷锋”不再是一阵风,一场运动,而是与老百姓的生活贴得更近。
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将善行的种子撒满大地,需要更多的首创精神、更有效的组织运作、更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示范引领。像烟台市芝罘区以打造、推广“善行芝罘?微公益”志愿服务工作品牌为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领导协调小组和“区、街、居”三级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在社区、学校、福利院等不同层面设立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基地,在公共场所、商场等设置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点,实现了志愿服务无缝隙的全覆盖。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志愿服务的重点需求放在社区,将开展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也放在社区,倡导“举手之劳、日行一善”的微公益理念,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搭建平台,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结队或接力互助,形成常态化的帮扶机制,才能为服务对象送去实实在在的关爱。如此,不分大小、积极行善的理念才能转化成为每个市民身上可以看得见的实际行动,雷锋精神才能深深扎根,群众身边才能有永远不“走”的雷锋。(刘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