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日报)
如果说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那么我们就要抓实载体,通过弘扬凡人善举和优秀传统文化,找准情感的共鸣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就能将践行核心价值观精准、细致的落到实处。
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形的实践载体,也只有融入到生动的社会实践生活当中,核心价值观才能接地气。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曾这样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就是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潺潺,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要想使国家安定,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山东省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四德”工程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将公民道德建设常态化,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优秀道德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人们道德的水准,就必然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引导人们自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践行核心价值观,还要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道德模范具有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他们身上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符合当代价值追求,是开展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要以“道德讲堂”作为载体,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凡人善举和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事迹,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在人们身边树立起一面面的道德旗帜,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当每个人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社会的道德根基才能被夯实,才能彰显核心价值观的强盛生命力。(刘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