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文明城市创建注重打基础才接地气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成为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生动实践,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响应。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来不得半假的虚假,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社会处于发展的阵痛期、转型期,城市的“新居民”日益增多,归属感不强,文明城市创建,更应多听基层意见,多问群众诉求,真正请群众参与、使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才会  有群众基础,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
  人们常说,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棵成长百年的老树,毁去可能就在一瞬间。很多领导都在慨叹,现在的老百姓,怨气真多,政府做了那么多工作,老百姓也不说个好,殊不知,老百姓的怨气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在一次次“利益”工程里,就在一次次民意闲谈中,就在一次次交通拥堵中,就在一次次“面子”工程里。
  2014年的文明城市测评,通过看、听、问的方式街访群众,加大群众评价权重。这种新的测评方法更加科学务实,评价标准让市民对创建工作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推动各城市能集中精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城市文明不文明,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市民的素质是否文明?试想,一个对城市满腹牢骚的市民,对各种基础设施都不满意,当地政府为了达到文明城市的标准,临时突击,搞人海战术,盯人战术,这种“雨过地皮湿”,极端形式主义的做法,只会让群众更反感。
  文明城市创建如何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如何满足群众需求?如何让群众满意?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号准百姓的脉搏,寻找群众的共鸣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考虑社会效益,多建些广场、绿地,使群众有更多休闲的场所;多建些立交、过街天桥,让道路畅通….. 如此,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素质才能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也就真接了地气。(刘宪营)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