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又近一年清明节,市民们纷纷祭奠先人。
慎终追远祭故人。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多数市民选择用鲜花去祭奠,仍有人青睐烧纸乃至烧“金元宝”、“奔驰”等祭奠方式。这不仅污染环境,还暗藏安全隐患。悼念亲人、缅怀故人,清明追思,呼唤文明祭拜。
文明祭拜,让追思更悠远。不少市民选择文明的方式祭拜先人,送上一束束白菊、百合等素色花组成的花束,在墓前摆上水果,静静地默哀、祝福,以此表达深深的缅怀之情。这种“绿色祭祀”非常值得推崇。墓地烟火缭绕,灰飞烟舞,不仅污染环境,也不适于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在安全环保祭祀之余,我们也呼唤文明祭拜。每年清明前夕,祭祀用品卖得非?;?,这无可厚非。但诸如“豪华别墅”、“百万大钞”、“金元宝”、“奔驰”等祭品变了味,其实质是对陋习的变相“继承”,不应推崇。我们应当怀念逝者,更应当珍惜在世的亲人,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让当下的日子过得更美好。
文明祭拜,让真情更深邃。清明时节寄托的是哀思,缅怀的是真情。用健康文明方式祭拜,对生者、先人以及周围环境,都有着正向的“外部经济”效应,何乐而不为呢?可以一盆清水,一把扫帚,清扫墓地,送上鲜花;也可以点燃一只蜡烛,遥对先人,闭目致意。更可以在网上扫墓。据报道,不少网友选择了到街边烧纸这种传统的祭祀形式,把自己亲人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传到祭奠网上。市民张先生在祭奠网上建立了“纪念馆”,把家人生前的照片和一段2分钟的视频传到网上。他说,点击鼠标翻看家人的照片和影像资料,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家人的存在,也不用到墓地排队,想念家人了可以多翻看几次照片,还可以在网上给家人“上香”、“点灯”等,比传统的祭祀形式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清明追思,不烧纸钱,祭拜先人敬意丝毫不会减。文明祭拜,更有张力。(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