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带动农村新风尚

   3月26日,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召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意见》作出部署。(3月26日 新华社)
    在中央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文件中,特别注意到体系的建设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打牢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实现文化小康。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能够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这对农村百姓来说无疑值得期待。
    不可否认,与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相比,农村文化仍相对落后。农村缺乏健全完善的文化服务部门,难以为农民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不少村民干完农活后闲来无事,靠着赌博、酗酒来打发时间,不良的消遣方式破坏着农村的文明气息。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休闲广场应运而生,村民们伴着音乐载歌载舞,孩童们在健身器材旁嬉戏玩耍。大家走出了烟雾缭绕的棋牌室,来到了书香袅袅的阅览室。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得村民们愉悦了身心,增进了交流,也为农村的安定和繁荣注入了新的保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结合起来。如果把电影下乡等比作送文化,那么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可看作“种文化”。农村教育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学生的基础教育,二是针对村民种田的技术教育。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状况近些年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以及农村孩子辍学等阻碍着农村教育的进步。“种文化”就是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为农村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能够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另外,政府部门要多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还要组织有为村民进行再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从而帮助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农村建设不仅物质要奔小康,文化也要奔小康。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是大势所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时代的召唤,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统筹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农村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迈上台阶是必由之路。相信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乡村文明必将迎来新风尚。(毛旭松)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