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抗日英雄谱)牟平"夫妻双烈"同为革命献身

李蔚川和蔡秀荣夫妇

    战争时期一门多英、一门多烈的现象很多,牟平有一门三烈、两代英豪于一心、于己午、于凤祥?;褂小胺蚱匏摇钡牡湫痛怼钗荡ê筒绦闳俜蚋?。
  “夫妻双烈”同为革命献身
  在胶东大地,提起李蔚川和蔡秀荣,人们都称赞他俩是一对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俩同为革命战斗,同为革命献身,被群众誉为“夫妻双烈”。
  李蔚川是毕业于北平大学哲学系的高级知识分子,蔡秀荣曾就读于济南乡师,毕业后在家乡荣成的第二小学任校长,他们二人以教学为掩护,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1937年,理琪同志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立之时,他们双双投笔从戎,参加了三军。由于二人志同道合,具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结为革命伴侣。
  1938年,我党在文登葛家集设立了办事处,李蔚川任主任,蔡秀荣任副主任,他们肩负使命,经常深入虎穴,与国民党的官员和部队打交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1939年8月,国民党秦玉堂30多人,化装成便衣,偷袭了葛家办事处,办事处的七名人员中除两名外出执行任务幸免外,其余五人全部遇难,这就是葛家惨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敌人将要杀害蔡秀荣这位年仅22岁、怀有身孕并受了伤的年轻女干部时,将她拖至城东的玉米地意图下手,面对凶残的敌人,蔡秀荣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丝毫没有考虑怎样才能逃生,她所顾虑的是不能让百姓辛苦耕作即将收获的庄稼地,变成敌人的杀人场,使百姓蒙受损害。她怒斥敌人道:“你们对我要杀要剐尽管动手,但不许糟蹋了百姓的庄稼!”说完后,她艰难支撑起受伤流血不止的身体,恰在此时,腹中的孩子踢了妈妈几下,蔡秀荣顿时心如刀绞,她强忍悲痛,按了按即将出生的孩子,悄悄地说:“孩子,对不起,妈妈永远无法把你带到这个世上来了,不用怕,妈妈会陪在你身边,咱们一起上路?!?
  在她的身后,脚印里满是她的鲜血、草叶上滴着她的鲜血、庄稼上沾着她的鲜血。她艰难地挪到一块空地上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与敌人搏斗。恼羞成怒的敌人,朝她的胸部、腹部连开数枪,蔡秀荣这位22岁的女干部,同她24岁的丈夫以及即将出生的下一代,一起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门三烈两代英豪传佳话
  牟平县尚庄有“书香门第生三杰”的佳话,一门三烈士是于己午、于一心、于凤祥同志。于己午,原名于纪武,出生于1915年,自幼安度小康生活,却未沾染好逸恶劳的劣习。一心、己午,自小从父求学,父严教,子勤奋,见识、学问与岁俱增。父亲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二人心灵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心、己午既是亲密无间的同胞,又是肝胆相照的同学,他们互学共勉,结成相依为命的贤兄良弟。二人有着共同的志愿:继承于氏的忠孝家风,为父母尽孝,为国家尽忠。于家的优良传统,延至一心的长子于风祥……
  1932年,时值“九·一八”事变后一年,于己午从报刊杂志上看到日寇侵占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祖国山河遭铁蹄蹂躏;目睹军阀争雄,兵祸连结。内忧外患更坚定了他救国拯民的大志。于己午苦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共产党宣言》等革命读物,从这些知识源泉中汲取了新的血液,并把读书笔记邮给在威海师范读书的胞兄于一心。哥哥读罢言词犀利、论述精辟的革命道理,使得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思想更成熟了。弟兄二人,书信来往,回家面谈,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1936年7月,于己午到济宁乡村建设研究院学习一年,被派到黄县北马乡任乡校校长,以此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3月,于己午脱下长衫,奔赴抗日第一线。次年7月,在中共胶东特委任秘书长。1940年7月,调山东第三区委工作。
  1941年,于己午担任西海地委书记,先后兼西海指挥部指挥和军分区政治委员。西海区的县城、要镇均被敌人控制,交通要道亦遭封锁。日伪军、投降派的气焰嚣张,妄图踏平抗日根据地,扫清抗日力量。
  1942年冬,敌人两万余人,侵入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拉网大扫荡”。于己午领导西海军民,坚守原地进行反“扫荡”斗争。他率军先后配合主力部队,袭招远、战夏甸、攻驿道、打朱桥、炸日庄,炮击平度城等日伪军据点,杀得敌人心惊胆寒,不敢出兵援助大扫荡的敌人。西海区的节节胜利有力配合了兄弟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于己午行军途中,偶遇胞兄于一心。
  于一心,原名于纪民,化名宋子新,比于己午大3岁。1938年3月,投笔从戎,参加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他驰骋战场,屡建军功,升任西海军分区参谋长。因遭敌人封锁分割,暂与司令部失去联系,与于己午邂逅相遇,喜出望外。
  于己午率部队和机关人员,由平度出发,向东转移,靠拢山东纵队五旅。次日拂晓,在莱西县夏甸附近与敌遭遇,于己午等率部且战且走,撤至莱招边界的萌山山区,依托群峦深谷与敌周旋。于己午等指挥部队勇敢迎战。于己午,赵一萍(司令员)、于一心各带一部,分头掩护同志们突围。于己午、于一心合兵一起,杀出一条血路,赵一萍带领机关人员突围而出。于氏兄弟挥军转至一座古刹,据庙奋战,于己午不幸中弹,他高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行至僻处,壮烈自尽。
  于一心目睹胞弟血洒古刹,泪水荡起复仇的怒涛,猛烈地射击敌人,敌兵应声倒地。战斗越战越激烈,于一心腹中流弹倒身血泊。
  1944年,于凤祥踏着父叔的足迹,怀着国恨家仇参加八路军,以优异成绩由卫生员晋升为军医。在参加新兴战斗的征程中,敌人的飞机袭击前进的我军。硝烟中,于凤祥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炸弹弹片穿进凤祥的腹部,他捂着伤口,忍着剧疼,顽强地履行白衣战士的天职,不幸又受重伤,倒身血泊。 (YMG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段伟 摄影报道)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