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已达120个。预计到2015年,芝罘区将培育形成10大服务业聚集区,10条特色街区,100幢商务楼宇,10个全国知名服务业品牌———
服务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水平。
眼下,蓝潮激荡的芝罘湾畔,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正日益明晰、脚步不断加快,一个“服务业强区”的轮廓愈发明晰———
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强力推进,全区服务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贡献加大、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市)区”。
未来愿景,更令人期待。2012年,全区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已达120个,总投资1263.8亿元。预计到2015年,芝罘区将培育形成10大服务业聚集区,10条特色街区,100幢商务楼宇,10大专业市场,50家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10个全国知名服务业品牌。
科学谋划:向更宽广领域拓展
科学优化的产业布局是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振兴经济的先导。芝罘区把服务业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服务大局的要求,制订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服务业向更宽领域和更广空间谋求更大发展。
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调整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把城区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衔接,在积极发展住宅地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合理布局和发展以商贸为重点的产业地产,完善对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完善南部新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引导老城区过度密集的人口向新城疏散,推动老城由“住宅之城”向“产业之城、服务之城、文化之城”转变。
通过突出骨干支撑和引领,推动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高端商务等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形成了以市级金融中心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沿南大街向西不断延伸,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建立了以海港路为核心的中心商贸区;以省级软件园为载体,加快服务外包、动漫等高端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产业快速膨胀规模;借助烟台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机遇,立足满足保税港区配套服务需要,纵深推进港区联动,发展了以国家级保税港区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借助崆峒岛、芝罘岛、烟台山等滨海一线的岸岛资源和周边县市区旅游资源,打造了以黄金海岸为轴线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优化结构:向纵深层次升级
为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芝罘区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摆在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显要位置上。
发展传统服务业,在特色化培育上下功夫。商贸流通业方面,强化海港路中心商贸区集聚拉动作用,重点培育振华、百盛、大润发、沃尔玛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大百货、连锁超市商圈”,增强了生活服务功能;依托三站批发市场,建立了“小商品批发零售商圈”,提升了人气;主抓国美、苏宁、五星等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打造“电子电器商圈”,塑造了品牌效应。目前,海港路中心商贸区商贸设施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入驻商贸企业1万多家,吸纳就业10万余人。提升发展餐饮业方面,依托中心城区餐饮业发展的集聚优势,围绕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培育天天渔港、山村名菜、中心大酒店等本地餐饮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特色餐饮街区。高水平打造现代旅游产业,精心组织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了塔山滑雪文化节、迎新春祈福庙会等亮点产品;加快“一心三带”旅游资源开发,着力推进“滨海一线”五大组团项目,重点做精做强海上游,打响了“休闲芝罘”旅游品牌。
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集聚化发展上下功夫。强化金融中心集聚效应,重点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服务业,大力引进担保、信托、典当等新兴金融业态。截至目前,辖区内地市级金融机构达到81家,占全市总量的9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市区南部,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壮大安德水产、瑞康药业、烟草物流等物流企业,重点推进烟台医药物流中心、嘉禾乐天家居建材中心等大型项目建设,集中打造南部物流集散中心;在市区北部,依托烟台港、烟大铁路轮渡、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网优势,抓住保税港区封关运营机遇,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货代等配套服务产业,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保税港网外综合配套服务区。
发展高端服务业,在战略性突破上下功夫。芝罘区牢牢把握国际高端服务业加快转移的趋势,立足区情实际,以数字动漫、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为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确定了以动漫、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方向,辖区内高端服务业企业达到200余家。成功承办了五届烟台国际动漫艺术节,引进了51家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投资1亿多元的烟台动漫基地已创作作品1万余分钟,10余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播出,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山东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山东省软件产业园区。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1861广告创意产业基地,目前已驻企业近30家,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其所在的烟台广告创意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广告产业园区”和“中央财政扶持广告业试点园区”。
培育载体:驶向服务业“蓝色深海”
项目载体是产业发展腾飞的平台,新型项目是推动产业发展再升级的“助推器”。芝罘区集中包装策划了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市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具有芝罘特色、各级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涉蓝产业优势明显、持续增长能力强、具有重大产业拉动作用的项目,着力推进一批涉海现代服务业、蓝色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项目。
深入开展服务业“招大引强年”活动,重点加大对国内外500强、大型国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引进力度?!笆晃濉逼诩?,先后引进沃尔玛、麦德龙、佳施加德士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9家,服务业累计利用外资6.88亿美元;近年来,先后引进中粮大悦城、万科海云台、万达城市广场、兴业银行等“三类投资方”投资项目11个,完成内资额1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区服务业层级提升。今年将重点引进恒隆广场、毅德商贸综合体、首尔广场等重大外资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芝罘区成立了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每年纳入市级调度的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全力以赴加快推进。2011年,全区11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复工91个,开工率达82%,完成投资202亿元。总投资105亿元的世贸百货、天鸿凯旋城、银都财富中心、阳光100城市广场等23个服务业大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500多亿元的振华国际广场、中粮大悦城、夹河改造等26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精心培育专业楼宇和特色产业楼宇,以60幢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为抓手,积极引进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楼宇达到18幢。注重园区带动。全面推进东和科技园、烟台动漫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青年科技创业大道、服务外包基地等载体建设,在广告创意产业园区被授予“省级重点扶持广告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又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扶持广告业试点园区”。挖掘特色街区内涵。充分发挥特色街区在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物产、体现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形象上的作用,精心打造蓝色文化旅游聚集区。依托开埠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和“滨海一线”海洋自然资源,加快崆峒岛、夹河、幸福海岸、朝阳街等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打造以蓝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重点借助市政府鼓励发展特色街区的有利机遇,充分整合和利用辖区资源,高端定位滨海广场国际商业步行街,持续提升上夼美食街知名度,深度挖掘朝阳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发展壮大齐鲁古玩文化街,优化调整东方巴黎步行街商业结构,逐步打造和完善一批档次高、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强的特色街区。
强化保障: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服务业强区”战略实施,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协调、调度和考核等工作。为实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破题,分别成立了动漫、软件、服务外包三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动漫基地管理委员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动漫、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发展以及产业基地的管理。
此外,芝罘区还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心城区财源建设的扶持意见》。为鼓励新兴和优势产业发展,在深入分析服务业产业发展特点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关于印发加强服务业载体平台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芝罘区发展楼宇经济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今年,为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又出台了《芝罘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支持和奖励高端服务业发展,在动漫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实行三年内免租金政策,全区用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资金达4600万元。
为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芝罘区还积极用足、用活各级扶持政策,2009年以来,该区共获得省、市两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70万元,获得省级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专项合作贷款指标1.9亿元。以加强中心城区财源建设为契机,建立联络服务业企业长效工作机制和联合评估机制,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持之以恒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服务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政府投入引导,充分发挥银海投资信用担保、中恒信投资担保等融资担保公司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通过缩短服务业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费用等,使企业减轻了负担,促进了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大项目、好项目早开工、早收益。大力实施人才工作“双百”工程,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为全区服务外包、动漫、商贸流通、家政服务等服务业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700余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公平有序竞争,扎实开展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为企业良性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通讯员原纲 家伟 宪营 小萌 冬育 YMG记者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