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仁心善举暖港城——记烟台山医院志愿服务队

  黄海之滨,烟台山下,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立足岗位学雷锋,发挥专长做奉献,设立导医台、为困难患者募捐、工作之余开展义诊……自1997年以来,平均每年集中组织开展志愿活动60多次,1000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间20000多小时,他们都隶属于同一个团队———烟台山医院志愿者服务队。

  16年来,医院病房烙下了他们辛劳的身影,社区、学校和乡村记住了他们甜美的笑容,汶川震区见证了他们的手足情深,非洲部落感受到了他们带去的中国温暖。山东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标兵、烟台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烟台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一项项荣誉见证了这支团队走过的雷锋足迹。

  携手 他们凝聚奉献的力量

  时值三月,港城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按笠诱庖恢蓖镒?,A座左边就是?!?月1日上午,烟台山医院门诊大厅,清脆甜美的声音从“导医台”传来。导医李晓梅身披“青年志愿者”红绶带,正搀扶一位老人走向放射科。这里是我市卫生系统第一个“青年志愿服务岗”,全院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免费为患者就医“导航”,用真诚的笑容和热情服务搭起医患“连心桥”。

  说起志愿服务,李晓梅笑了笑说:“作为一名医生,责任和爱心各占多大比例才合适,算来算去没意义,把两者融为一体了,干起工作来才快乐?!逼邮滴藁幕坝铮吹莱隽怂茄Ю追孀龊檬碌某踔?。

  在这里,乐于奉献、关爱他人、默默坚守的雷锋精神已内化为他们的职业操守:为患者祛除病痛、排忧解难?!坝欣押臀宜担揖褪悄忝堑那兹恕?,这是风湿科主任尉世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去年11月,风湿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病人———福山患者陈静(化名),她因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治疗,花费较大,加之家里还有1岁幼子,她琢磨着治疗一段时间就出院。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送饭的途中摔倒,导致骨折和脑溢血。丈夫是个孤儿,家里没啥亲戚。住院期间,孩子一直由陈静的远房亲戚照看?;霾坏バ械氖?,她去病房照看丈夫时脚又扭了。夫妻二人举目无亲,两人又都住院,钱怎么办?谁来护理?濒临绝望的陈静决定拿出仅剩的9000元,为丈夫治病,自己出院。尉世同得知情况后,随即掏出500元给她,并劝她不要放弃,安心治病??剖移渌交と嗽币卜追追钕装?,捐助近3000元。尉世同积极联系媒体向外界呼吁,社会关爱涌来,从病房内到病房外,一场爱心接力帮助陈静渡过了困境。

  走进病房,总有一些患者的病况让人触目惊心。但是,因为有爱,生命的奇迹又总在不断上演。

  住院部18楼创伤一科,少了半个身子的患者孙同辉正同病友开心地聊天。2008年9月,在矿山工作的他因一场意外落进矿井,由当地医院转到烟台山医院。刚来时,双腿血肉模糊,两条胳膊折断,骨盆骨折。创伤一科主任陈旭说,当时伤口感染、腐烂得很厉害。经创伤一科、普外科、手术室全力抢救,孙同辉奇迹生还?!霸谥刂⒓嗷な业氖焙?,护士徐昆给我唱励志歌,鼓励我坚强起来;转到病房,陈旭主任每天都来看我,给我加油鼓劲。”孙同辉说,他也曾有轻生的念头,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的安慰和鼓励,让他重拾生活信心。

  怀揣一颗仁爱之心,这些年,烟台山医院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会场。义诊送温暖、讲座送健康、帮扶弱势群体,他们风雨无阻。

  雷锋曾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毖烫ㄉ揭皆褐驹刚咝址钕祝榕环桨傩?,不正是对雷锋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吗?

  超越 他们播撒人间大爱

  “有善世界就有阳光,有爱世界就有雨露?!毖烫ㄉ揭皆涸撼ふ攀鞫胺浅M瞥缰驹阜窭砟?,在他看来,践行雷锋精神,只有凝聚集体的力量,才能担当更大的责任,这份担当可以超越地域、跨越国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河呜咽。国有殇,烟台连心结。烟台山医院先后派出5批11人次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援建任务。同月,灾区的22名伤员转运至烟台山医院治疗。“我志愿治疗护理伤员!”仅仅一天时间,医院职工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达800多人。

  2003年初夏,张树栋从一次会议上了解到“国际儿童脊柱与关节疾病救助”这个公益活动?!昂芏嗖屑驳暮⒆有枰镏?,我们医院骨科恰好又有这个优势,用我们的技术和能力,为贫困的残疾孩子解除终生痛苦,是件多快乐的事!”当这个议题拿到院委会上讨论时,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在医院的精心安排下,先后有80多名医护志愿者组建起“爱心病房”,义务为国内孤残儿童提供护理、诊疗、手术服务,先后4次承担国际孤残儿童脊柱与关节疾病救助活动,累计为500多名儿童义诊检查,为100多位贫困的孤残儿童免费实施了手术。现在,救助活动已成为医院的传统。

  远在四川的藏族女孩多巴拉姆一直是小儿骨科主任慕明章最牵挂的患者。9岁的多巴拉姆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乡昆家村,家庭贫困,脊柱侧凸非常严重,但一直没有钱治疗,由于身体原因,多巴拉姆也一直未上学。慕明章主任、谭江威博士、杜伟医生等医护人员和国际志愿者共同为多巴拉姆进行了长达13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后,身高原本只有1.1米左右的她“长高”了八九厘米。一年后,慕明章和孙晖副主任不远千里对多巴拉姆进行了回访?!熬床?,多巴拉姆的刀口愈合得非常好,已经上学了。看到烟台来的恩人,多巴拉姆跳起了藏族舞?!耙郧俺聊员暗男±房势鹄戳?,看到她翩翩起舞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蹦矫髡滤?。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