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港城烟台,文化表情自信地微笑着。
驶入文化“高铁时代”的烟台,城市“软实力”这样书写: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从城市到乡村,文化基因深深根植,惠民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丰富多彩,全市专业剧团每年下乡演出2400多场次;以社会参与延伸政府功能,以改革创新构建高效体制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9.37亿元,同比增长12.6%……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一个个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设施,一次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合奏出文化烟台的美妙乐章。
加大投入夯实载体
构建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生活在烟台,市民普遍感觉公共文化服务更便利了。
昨晚7点,夜幕下的烟台文化中心灯火通明,成群结队的市民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每天都过来跳会舞,有了文化中心这个热闹地儿,认识了不少新老朋友?!奔易≈ヮ非挠谝八怠?
烟台市文化中心总投资10.7亿元,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大剧院、京剧院、青少年宫和图书城于一体,满足了老年、中年、青年、小孩等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每年推出文化活动上千场。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家住莱山区的张海坤同样感触颇深?!吧细鲈拢以谕际楣菝夥寻炖砹私枋橹?,借书看书非常方便?!?
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怎样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依托烟台图书馆,我市开通拥有50多个大类、100多万册数字图书的网络图书馆,供市民免费在线阅读,平均每月访问量达50多万人次。健全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基层服务点都具备公共电子阅览室、视频剧场、网上图书馆功能,“文化直通车”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不走远、全天候”的便利服务。
不仅有文化中心、图书馆,漫步港城,“文化烟台”地标不断进入视线。我市先后投资8.6亿元建成滨海文化广场,投资7.3亿元建成体育公园,投资2亿多元对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さノ缓统艚值壤肺幕智辛诵奚杀;?,共同组成了“文化烟台”标志性设施体系。
在《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3)》中,我市提出着力打造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持续不断地加大设施投入,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笔形墓阈戮志殖ば烀魉担笆晃濉逼诩?,全市文化建设总投入达60多亿元,是烟台文化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改善基层文化设施,莱山区五彩文化广场、牟平区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档次的县域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五大文化工程”,目前全市已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全面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200平方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城乡统筹 强化均等免费“文化大餐”福泽百姓
刚刚结束的李玉刚全新力作《四美图》再度引爆烟台大剧院,美轮美奂,全场爆满。
翻开烟台大剧院的演出节目单———9月14日,苏格兰红辣椒风笛乐队中国巡演音乐会;9月22日,2013动力火车“莫忘初衷”继续转动巡回演唱会;9月24日,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婚礼》……“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众多国际水准演出,对于现在的烟台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笔忻癫芘羲?,在“建筑设施一流,运营管理一流,艺术活动一流”的市文化中心,众多国际水准和国内优秀文艺院团的高雅艺术给港城市民带来了震撼视听盛宴。
为了能让更多市民走进大剧院,我市在烟台大剧院启用后每年补贴1500万元,推出“经济适用票”,实行低票价运营,平均让利降幅达到42%。文化盛宴,政府“买单”,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同时,我市还积极打造“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文化品牌。市区演出场所不断扩大,演出场次大幅度提升,每年演出达100多场,真正做到了“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欢乐伴全年”。
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我市城乡目前普遍成立了文艺表演队、庄户剧团、票友俱乐部、书画社等文化组织,比较活跃的文化团队有5000多个?!吧缜幕滞蚣摇薄ⅰ昂酶璐蠹页?、“放歌烟台”等广场活动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通过这些品牌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交汇融合的和谐氛围。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文化基因已深深根植。全市专业剧团每年下乡演出2400多场次,农村电影每年放映7万多场次。日益健全的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
改革创新 市场运作特色文化产业蓄积新优势
精致的葡萄酒瓶、美轮美奂的葡萄酒杯;悠扬的乐曲、动情的解说……昨日下午,市民孙国宇和家人一道来到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内,真实体验到了葡萄美酒的酿造过程。
在烟台,类似由企业主导投资建设的文化项目,不在少数。除了张裕国际酒文化博物馆外,还有钟表博物馆、京剧博物馆、啤酒博物馆、黄金博物馆等一批行业特色博物馆,走出了一条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公益文化的路子,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社会共享上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市以社会参与延伸政府功能,以文化自觉推进工作落实,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开放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积极营造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环境,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健康发展。
每年一届的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按照“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模式,成功将文化资源整合成项目,面向社会推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9.3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5%。烟台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南北两个海洋文化产业带和以招远黄金文化集聚区为代表的多个县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共同组成“一区两带多极”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了现代传媒、印刷发行、动漫创意、文化演艺、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文化会展、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业等八大文化业态,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YMG记者 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