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秧歌表演
后辛治村善行义举四德榜
志愿服务活动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海阳市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原则,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探索,多方挖掘,打出“文明创建”组合拳,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形成“创建活动遍地开花,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的生动局面。
以大秧歌为载体,建设文化乡村
热烈奔放、纵情恣肆、幽默诙谐的海阳大秧歌是海阳人民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炬。目前,全市共有秧歌队500多支,参与人数近五万人,几乎村村秧歌队,并且各有特色。继参加奥运会、世博会、亚沙会开幕式之后,海阳市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深入乡野,调查统计秧歌队现状,健全秧歌队组织管理制度,强化协调,制定秧歌表演规划,推动秧歌表演入村居、进学堂,每年全市大小秧歌表演近230多场。2010年,在传统大秧歌基础上创作的现代秧歌健身舞在海阳各地逐步普及,秧歌健身舞动感、通俗、易学,不断掀起学习的高潮。海阳市体育协会在18个镇区街道设有健身舞普及站,参与群众10万人次。
丰富的文化活动
社区活动展示
阳光社区举办的柔力球培训班
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建设精彩乡村
以沙滩运动为载体,建设健康乡村
沙滩运动具有“激情、阳光、时尚”的独特魅力,以举办第三届沙滩运动会、沙滩足球世界杯以及攀岩比赛等大型国际赛事为契机,在全市拉开全民健身的帷幕。借力亚沙会辐射带动效应,广泛宣传动员,始终把群众作为活动主体,实行全民发动,城乡联动,把活动范围由城区延伸至镇村,实现全市无缝覆盖,开展“文明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万人长跑主题健身活动,组织了门球赛、篮球赛、农民运动会、健身操、乒乓球赛、太极拳等全民健身活动,全市7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城乡基层,群众参与率90%以上,锻炼了群众健康体魄。近期又新发放农民体育健身器材100多套,新建文体活动广场12个、乡村文体活动室39个,18个镇区街道为老年人各兴建1个高标准门球场,在海阳,全民健身活动已经是成为一种习惯。
道德文化墙
以乡村文明示范街为载体,建设美丽乡村
海阳市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全市732个村居逐步实施,分项建设,在打造50个示范街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定期组织观摩学习,深入交流,共享建设经验。以综合整治乡村环境为突破口,确保2014年初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实施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清”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在街道两侧种植绿化树木,统一粉刷沿街墙壁,让一面面冷冰冰的墙壁变成靓丽、别致的文明之墙;乡村美,美在心灵,善行义举“四德”榜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全市能经常性开展模范评选活动、道德评议活动的村居达到400多个,通过不断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升华群众的美丽心灵。
可以说,依托“四大载体”,海阳市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生活幸福安康,家园就在青山绿水间,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建设着和谐、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