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透过刘盛兰“感动中国”看烟台好人现象

全国道德模范刁娜与其他“好人”交流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br style="font-size: 12pt" />   2月10日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白岩松将这段颁奖词送给了一位身在烟台的老人——烟台招远蚕庄镇柳杭村92岁的刘盛兰。尽管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典礼,但在此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亲赴招远,将奖杯和鲜花送到刘盛兰的床边——为了这位平凡的烟台老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12年来首次“破例”。
  在这个寒意料峭的初春,颁奖典礼观众席上那些默默流动的泪水,以一种最朴实的温度,给刘盛兰和烟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与惊喜。
  刘盛兰获选“感动中国人物”,不是一个人的偶然,而是一座城的积淀,这种感动成就于“好人精神”自古到今的传承,成就于文明建设和爱心文化的带动,成就于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养成与延续。令中国为之感动的,不仅是刘盛兰的崇仁厚德,也包含着刘盛兰身后那个充满活力的“烟台好人”群体、包含着孕育了好人群体的这座爱心城市。刘盛兰用崇仁厚德感动了中国,烟台用好人精神感动了中国,这是对烟台好人和道德模范群体的赞扬,更是对700万烟台人的诚意褒奖。
  好人大爱,无声感动,为一个人,为一座城。
  “烟台好人”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像”,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道德呈现,完成了“爱心烟台”城市品格的拼图,也成为城市文明图腾中永恒的美丽符号——
  “好人群像”雕刻烟台品格
  “我打心底十分佩服你们。救人和不救人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对方的生与死也就紧拽在我们手中,所以这个一念之间也就能体现我们的人格?!?br style="font-size: 12pt" />   2013年10月15日下午,烟台市府礼堂的舞台上,三个有着“最美”称谓的人难得地坐在了一起,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女孩”刁娜将这样的一句话送给了火灾中托起坠楼邻居的“最美托举哥”蒋兴保和面对持刀歹徒勇救乘客的“最美乘务员”姜丹平,也对现场记者提出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冷漠”给出了坚定的回答。
  这场以“学雷锋在行动”为主题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是一场特殊的“聚会”,在多位道德模范和“烟台好人”代表的对话中,道德光芒与好人精神真情互动,烟台道德高地上两颗最亮的闪点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碰撞。
  从2007年起到2013年,每两年一届,烟台已经连续开展了四届烟台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先后有212人荣获“烟台市道德模范”称号,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时,16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21人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从2003年起,“十佳烟台好人”评选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先后共有70余人当选双年度“十佳烟台好人”。这些评选活动作为高扬真善美的媒介,在“爱心烟台”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烟台好人和道德模范通过评选走上舞台,用自己的经历、故事和选择诠释着真、善、美的内涵,让更多的人为之震撼、感动、敬佩,受到影响、振奋、鼓舞?!把烫ê萌恕贝永床皇且桓觥叭恕保且桓雠哟蟮摹叭合瘛?,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道德呈现,完成了“爱心烟台”城市品格的拼图,也成为城市文明图腾中永恒的美丽符号?!白蠲琅ⅰ钡竽仍诠龉龀盗髦芯瘸錾苏摺耙惶跬然灰惶趺?,值”、90后“最美乘务员”姜丹萍面对持刀歹徒毫不畏惧勇救乘客,她们,让我们震撼于“无畏之美”;9旬老人刘盛兰拾荒18年资助困难学子、80后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身患白血病依然情牵岗位、王华堂夫妇养育脑瘫养子40多年无怨无悔,他们,让我们感动于“奉献之美”;“小巷总理”安立盛45年坚持做好事、单亲妈妈许振珊带着瘫痪儿子做义工帮助他人,他们,让我们敬佩于“坚持之美”;孙成法背着母亲上大学“不抛弃、不放弃”、9岁的徐飞飞用孩子的坚韧撑起一个家,“最美乡村女教师”葛丽华坚守海岛讲台40多年,他们,让我们触动于“忠诚之美”……
  还有那些从烟台走出、从外乡来烟的人们,也在感染着这块爱心沃土特有的精神的丰盈,传递着好人的情怀与感动。来自江苏南通的周江疆在火海中救出10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来自安徽的农民工蒋兴保托臂救下火灾中坠楼的邻居;在贵州,扎根山区的烟台籍选调生王媛媛因公殉职写下了一曲“山海壮歌”;在苏州,莱阳籍消防员孙茂珲、全沾蓉救火牺牲在异乡谱出可歌可泣的“烈火中永生”……
  这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背后、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之中,镌刻着一个同样的名字:烟台。在这片爱心的沃土上,这70多位“烟台好人”和212名道德模范,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一个模范群体,更是一种道德力量的标签,签写的是所有烟台市民对奉献和爱心的认同与推崇。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还是曾滋养着烟台情怀的人们,他们所诠释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精神和道德品格,其实是这座城市的风貌与品格,是烟台这座好人之城的传统积淀和文明传承,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烟台好人,雕塑起一个跨越时代的好人群像。
  发轫于这座海滨城市的“好人精神”,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烟台,向全国各地输送着独特的影响力,烟台好人不仅感动着烟台,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
  好人精神感动中国
  “其实,刁娜、孙义良和刘大爷,只是我们身边众多感动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人很多事也时常在温暖着我们的心,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在他们的心中,人是无价宝?!?br style="font-size: 12pt" />   2012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最美的你》为主题,报道了龙口“最帅西装男”孙义良救起车祸老人、龙口“最美女孩”刁娜车海救人、招远9旬拾荒老人刘盛兰资助贫困学子的感人事迹,这也是“烟台好人”第一次以“群像”的姿态登陆中国传播度最广的权威媒介,这一次,“烟台好人”带给亿万观众的是难以磨灭的深刻感动。
  发轫于这座海滨城市的“好人精神”,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烟台,向全国各地输送着独特的影响力,烟台好人不仅感动着烟台,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
  2012年7月2日凌晨,为抢救火灾中的被困员工,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江疆两进火场救出10人后牺牲,以年仅28岁的生命重塑了“高尚的品格、富有的精神、帅气的行动”的“最美高富帅”的全新形象。周江疆的事迹经烟台本地媒体报道后,不仅在烟台引起了巨大反响,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和全国各省市的40多家主流媒体都在重要版面进行了报道。随后,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城市论坛发布的“2011-2012中国十大最美公民”名单中,周江疆作为榜样人物当选。在今天,这位在火海中献身的“最美高富帅”仍在以特殊的方式传递着令人震撼的好人精神。
  烟台好人感动烟台,烟台好人也感动着中国,这样的感动不仅仅在烟台好人和道德模范身上,在最普通的烟台老百姓的故事里,也有着伟大人性的光辉闪点,记录着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有一件事让人记忆犹新。去年10月底,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在烟台本地网友的微信、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患有先天性智残的47岁烟台人谭洪文的失踪,让几乎一座城市的烟台人行动了起来,展开了一次自发的“寻找戈文”的热潮。这个在烟台市区三马路戴着警察帽子指挥交通几十年的“戈文”,曾陪伴了几代烟台人的记忆,在他失踪后,烟台人用自己的古道热肠回报着他特殊的“付出”。随后,中央电视台对烟台全城寻找戈文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并通过新闻节目的滚动播出寻找线索,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通热线电话温暖着烟台城的心。
  这场无须召集、自发而成的全城搜索,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城市品格的美好。烟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更有着无私奉献和彼此关爱的古道热肠,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时代的洗练,她成为刻在烟台人骨子里的厚道和热忱,最终凝练成城市的品格和气质,感动着这座城市和城市外更多的人。
  用“城之文明”滋养着“人之良善”,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潮中,挺立潮头的是新时代下的新烟台人形象,他们热情、善良、有爱、有担当——
  三获文明城塑烟台人新形象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笔堑?,当人的品德推动着城的品格,城的积淀也在孕育着人的精神。在今天的烟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力推进塑造着烟台人的新形象,创造全国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为构建爱心城市提供了精神的引领,在“好人”层出不穷的背后,是一座“好城”的文明嬗变。
  ——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召开表彰大会,对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进行表彰,烟台成为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首摘文明城桂冠;
  ——2009年初,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后,烟台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1年12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烟台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受表彰,实现“三连冠”目标。
  这是一张让700万烟台人倍感自豪的“成绩单”,七年间的三次飞跃,“桂冠”无形,分量却是前所未有的沉甸甸。文明城“三连冠”,带给烟台的不止是城市知名度的飞跃,更让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延续。
  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参与者,人人都是烟台精神的践行者。三创文明城,三摘文明冠,是烟台市民身体力行的一场文明之约,这个过程中,烟台自上而下演绎着一场文明的嬗变。我们大力推进“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人民自觉践行文明行动;大力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道德成为规范公民行为的重要力量,让市民成为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大力纠正和制止不文明行为,让文明春风吹靓港城,人们更加自觉地践行文明行为,从身边做起规范自身、从小事做起文明言行,陋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自觉。爱心的“滴水”汇聚文明的“涌泉”,从2002年开始,我市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爱心捐助”活动,至今累计参与400多万人次、募集善款近10亿元。
  长效创建文明城,让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秩序更加规范、城市服务逐年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了升级。践行文明守则做文明人、共创文明环境办文明事,“创新,拼搏,协作,包容”的新时期烟台精神在传承中高扬。用“城之文明”滋养着“人之良善”,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潮中,挺立潮头的是新时代下的新烟台人形象,他们热情、善良、有爱、有担当。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效机制和成果,让烟台这块精神高地成为孕育爱心的沃土,不断扩大了“好人群像”的规模,以独特的爱心文化,诠释着“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深刻内涵。
  文明人美,文明城靓。今天的文明烟台的建设,以尽快打造成胶东文化特色鲜明、开放时尚的“文明之都”为目标,在文明城“三连冠”的积淀下,对未来的城市面貌有了更美好的新憧憬。
  “好人精神”与“志愿精神”相辅相成、互相融合,成为烟台“爱心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完成着“文明城”与“文明人”相互融合滋养的良性循环——
  闪耀一座城的“志愿之光
  身穿醒目“交通志愿者”字样的黄色反光背心、整齐划一的“小红帽”、手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小黄旗———在每天早高峰时段,烟台的重要路口和公交站点前,你总会看到有着这样的醒目装扮的人们,对来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文明劝导,用缤纷的色彩将繁忙的街道点缀得生动起来——他们,就是烟台的交通志愿者队伍。
  2010年9月25日,由300余名热心市民组成的烟台市首支交通志愿者服务队诞生,9月27日,300余名交通志愿者正式上岗,开展各种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这不过是烟台志愿服务的“一景”。在这些忙碌在街头的“小黄旗”背后,活跃着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50多万志愿服务人群、14.4万注册志愿者、3.8万登记注册慈善义工,9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发轫于1994年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烟台经历了20年的锤炼,以润物无声的气度冶炼着这座爱心城市,以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20年来,烟台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一整套规范有效的制度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期化、规范化,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在今天的烟台,每12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更多的人。
  烟台人许振珊有着复杂的多重“身份”:独自带着残疾儿子、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的低?;В淮哦幼鲆骞?,累计志愿服务超过2万小时的“月亮姐姐”、编号“06000162号”的五星级慈善义工、“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获选者;2009—2010十佳“烟台好人”双年度人物———这个在烟台义工圈里人尽皆知的老大姐,以无私奉献服务社会,成为烟台慈善义工届的一个标杆,也以自己的付出完美地将志愿服务和好人精神结合在一起。
  像许振珊一样,“好人精神”和志愿精神总是这样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着,星火燎原,聚沙成塔,志愿服务为爱心烟台填写了鲜亮的底色,志愿服务制度的完善,也推动了爱心文化的培育,“好人精神”与“志愿精神”相辅相成、互相融合,成为烟台“爱心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完成着“文明城”与“文明人”相互融合滋养的良性循环。
  志愿精神不仅在感染着烟台人,也将影响力延展到了更多的地方。去年4月,民政部公布了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结果,“烟台市慈善义工管理体系”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工作案例二等奖,是山东省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单位。去年,中央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组曾赴烟台实地考察调研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情况,下一步,烟台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在这座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悠久文化传承的爱心城市,以“好人精神”为核心的城市品格,将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下,演绎出更加温暖人心的爱的传奇。(烟台日报 记者 王小丹)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