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一把"文明尺"量出新风貌 烟台推进乡村文明

大秧歌表演

莱州村貌

  走在烟台的乡村,无处不让人感到文明新风拂面而来。这便是精神的力量。
  “自打村里建了农家书屋以后,农闲时大家都愿意进来看看书,不仅学到了很多养殖专业知识,还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素质,真不错!”蓬莱市刘家沟镇刘沟村村民曲世福由衷地说。
  在莱州市金仓街道仓南村,村民王忠浩高兴地说:“虽然是农村,可我们这儿文艺队、吕剧票友队什么都有,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哪点比城里人差?”
  文明新风吹遍乡间,农村生活显现活力。我市着眼于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四德工程”建设、“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实现文化惠民,让村民享受文化“红利”,口袋和脑袋双双富起来,乡村文明结出累累硕果。

  道德评议,文明新风拂面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又一个文明乡村的诞生,绝非偶然?!吧械隆保谘烫?54个乡镇街道、6159个建制村早已蔚然成风,成为村民们融入血液的一种习惯。“四德”是什么?在烟台的许多乡村,这个问题几乎没人答不出来?!吧缁峁?、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我市积极推行的“四德工程”早已深入人心?!翱炖纯?,咱村的四德榜又有新明星了!”昨天,莱州市金仓街道仓南村最新张贴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前围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村支书安子平向大家介绍:“这位大姐20多年一直悉心伺候卧病在床的公婆,从没有听说她和公婆拌过一句嘴,我们要为她鼓掌叫好!”在莱州,村村都建起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平时,哪家上了四德榜,家里人都和过节一样高兴;谁家没上四德榜,出门都感觉面上无光,铆足了劲儿,争取下次一定要上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文明、树新风,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用他们的善行义举,感染、带动了身边的人,加入到“尚德”的队伍中来。龙口市新嘉街道王格庄村妇女主任张正春告诉记者,龙口近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道德模范。不仅有全国道德模范刁娜,还有中国好人姜永祥、栾元会、赵淑芳等为代表的龙口市级以上道德模范164名,“孝德在龙口”、“诚信在龙口”已经成为了道德建设品牌。
  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四德工程”建设、“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先后召开两次“四德工程”现场推进会,市5384个村居建立了“四德榜”,建榜率达到81%。全市成立县级以上“双新”培训讲师团14个,培训妇女骨干3万多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化惠民,农民生活乐陶陶

  经济是形体,文化是灵魂。从“经济惠民”到“文化惠民”,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同时,我市积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了农村文化与经济的两翼齐飞。
  每天吃过晚饭,家住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的村民田维芳总要到社区广场去散散步。在这里,村民们干啥的都有。“跳舞、扭秧歌、唱大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就算不参与进去,站在旁边看一看,也会让人心情好起来?!碧镂妓?。
  乡村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我市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真正让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富民?!笆晃濉币岳矗沂邢缯蚺┐骞参幕枋┦迪至巳哺?。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结合农村城镇化改造提升质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贯通,有线电视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到94%以上,覆盖率在全国领先。
  为了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的热切需求,我市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及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90%以上的村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举办了“春暖万家———百团下乡”、“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万场”等活动,每年累计为基层群众演出3万多场,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文化同样需要被传承和发扬。我市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摸底,划定?;し段?,明确建设强度,延续传统村庄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等4个村庄跻身中国传统村落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行列。
  记者在莱州市三山岛街道看到,这里建成了沙岭民俗展馆,展馆外安放的石磨、石缸、纺车等传统农具,集中展示了当地农耕劳作方式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引领群众传承勤劳、智慧和实干精神,奋力建设美丽富饶家乡?!案萑衅舳绱寮且涔こ痰囊?,我们三山岛建设了乡情馆,就是以乡村记忆作为烟台本地文化、文明的载体和窗口,通过挖掘乡村记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让每一位村民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增添荣誉感和幸福感?!崩持菔腥降航值佬惫斯妓?。

  健全机制,乡村文明入民心

  近年来,我市落实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部署,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党委政府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抓手,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把公民文明养成教育覆盖到农民,从点到面,连片打造,掀起了一轮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热潮。
  村民盖起了新房,迁入了新居,生活条件逐渐与城市接轨,生活方式也与城市居民几无二致。然而,若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缺乏体制创新作为保障,“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或许只是一阵风。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从上到下重视起来,这是我市乡村文明行动能够顺利推进的成功之道。在市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近40个责任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实施“一把手”工程,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每年召开专题推进会,形成了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市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财政奖补资金进一步引导村级自筹、农民投工投劳、社会自主捐赠、企业市场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去年以来,市级财政共兑现奖补资金4亿元,引导其他投入5.2亿元,支持农村建设项目4548个,惠及3907个村、327万村民。
  各级各部门对乡村文明行动重不重视,给农民群众究竟做了哪些实事儿,必须白纸黑字落在纸面上,回过头来抓落实。为此,我市研究制定了全市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计划和考核办法,重点考核村容村貌、道德文化等7大类31项重点工作,实行随机暗访、现场观摩评选、每月通报、半年考核排序、年终兑现奖惩,由市直接考核到各乡镇和涉农街道,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
  伴随着乡村文明行动的深入实践,文明新风渗透到了烟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烟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记者 徐睿)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