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地雷战遗址
“九·一八”前一天,伴着秋雨的淅沥,记者走进“雷乡”烟台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像许多的村庄一样,碰上雨天,晴日里闲不住的农户们终于有理由串串门、打打牌。三五成群,轻松又热闹。移步位于村东头的信号山遗址,沿着石阶抬眼望去是高耸的地雷战纪念碑。在赵疃村,也就是电影《地雷战》里的主战场“赵家庄”,随处可见地雷战留下的红色印记??孔庞赂矣胫腔鄣男?,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将日寇的铁蹄赶出了中华大地,换来中华儿女今天的盛世和平。英雄已去,但英雄用鲜血铸就的共和国脊骨将永世长存。
“铁西瓜”成就“雷乡”美名
不同于海阳其他村庄的村碑,赵疃村的村碑却是一座牌坊,显示着“雷乡”特有的红色气息。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让赵疃村一夜成名。电影里的主战场赵家庄,取自赵疃村;主要人物赵虎,根据赵疃村爆炸大王赵守福和另一位抗日英雄于化虎的事迹创作而成。1940年春天,日寇的铁蹄踏进海阳。1942年,日寇在行村镇设立据点,派驻了一个小分队,并在离赵疃村4公里的土木山上安置了瞭望哨?!巴聊旧绞俏颐钦庖淮闹聘叩?,可以同时观察行村和小纪两个镇的情况?!闭驹诩颐趴诓辉洞Φ牡乩渍郊湍钔ど希灶洞?4岁老人赵绍民,指着正东方向的土木山向记者介绍。每天,放哨日寇都要往返行村镇据点拿供给品?!拔颐谴逯阅艹晌乩状濉褪且蛭碜油刀急鼐颐谴?,吃了我们数不清的‘铁西瓜’?!彼孀趴谷照秸钊耄灶洞寰穹⒚髁肆防?、葫芦雷、滚石雷等10多种地雷,30多种布雷手段。
红色印记见证抗战岁月
在赵疃村东西大街东首,一座石碾历经风雨,无声地讲述曾经的战火岁月?!耙幌醵侨咎?,就是在这口石碾上碾磨出来的,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炸药?!闭陨苊窭先烁攀胨担谷漳腔岫潘奈逅??!爸患堑谜说腥说恼铰砗螅逡黄鸪月砣?,但已经记不起马肉什么味道。”转到东南方向,便是信号山遗址。沿坡而上,记者看到两颗“地雷”引路的地雷战纪念亭,亭前耸立着高高的纪念碑。1995年,在这片赵疃地雷战旧址上,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地雷战纪念碑题字“地雷战精神永存”。纪念亭南面山坡上,松柏挺立,野草围护,长眠着抗日英雄的英灵,其中包括爆炸大王赵守福和炸响海阳第一颗地雷的英雄于凤鸣。相互作伴的,还有雷乡其他几位抗日英雄。老人带记者走上赵疃村南的一条田间路。抬眼一看,一座六米高的地雷雕塑映入眼帘。“这是去年刚修建的,前几天还有从辽宁过来的一个班的中学生来这儿参观?!崩先怂担馐俏思湍钫灶洞逭ㄏ斓牡谝豢爬?。1943年晚秋,盘踞行村的日寇要到寨头村扫荡。在日寇经过赵疃村回据点时,民兵队长赵同伦和赵守福、赵乾江在这里埋下了两颗大地雷,敌人经过时全部踏响,共炸伤鬼子13人。
地雷战精神永存
“海阳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得鬼子开了花?!闭馐且皇状诜患涞拿褚ィ灶洞宓暮⑼炷芟?。没有了昔日遍布村边的地雷,远去了曾经的战火硝烟,赵疃村作为地雷战的重要遗址被保存了下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防教育基地。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海阳共有200多位支前英雄立功授奖,2.61万人参军参战,16万余人随军支前。海阳在册烈士有7000多人,居山东省首位,胶东20个县市中涌现出的民兵英雄,名册上220人,其中海阳有133人,占总人数的60%。
去年8月5日,电影《地雷战》中女主角“玉兰姑娘”的原型英雄孙玉敏去世,她是我市最后一位全国民兵英雄、地雷战传奇巾帼英雄。“我们村曾埋过雷、炸过鬼子的老人只剩下两个了,不过都已年近九旬,身体都一天不如一天?!闭陨苊窭先讼蚣钦呓樯?。英雄已去,但抗日英雄用鲜血铸就的共和国脊骨与精神将长存。(《烟台日报》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吕连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