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吗?
你穿了一件自己选中的衣服,这时有个“亲姐”过来跟你说:***,这衣服不适合你!你正在做事,有个“知己”过来对你说:***,你做得不对,应该这样!你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有个“亲戚”?过来说:***,你怎么爱吃这个?这个时候,你感觉如何?你曾做过这样的“亲姐”,“知己”,“亲戚”吗?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我们心中很不爽,因为我们“被”管闲事儿了,虽然前提“亲戚”们都是好意的,但我们的内心的确被侵犯了。只不过,当我们做这样的“亲戚”时,我们的嘴上和心里都很爽,所以说,与其说是作为“亲戚”好言相劝,倒不如说是作为借口发泄自己内心的强烈需求——你的做法冲击了我的“审美”、“价值”观。?
遇到这样的事儿你是如何做的?在你急需的时候,亲人、爱人或者最好的朋友没有及时满足你的需要,比如调班,比如聊天,你会抱怨甚至口出恶言吗?在朋友向你求助的时候,你无力帮助,或者不想给自己添麻烦,你会为难或者因拒绝而愧疚吗??
在我们求助的时候,他人有权选择帮与不帮,因为他人有他人的处境、立场与需求;在他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同样有权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处境、立场与需求。我们都是独立、有完全自我权力的个体,我们有权利求助、接受与拒绝,他人同样拥有自主权。
你是这样的妈妈吗?——孩子,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对你的身心不好;孩子你要怎样,你应该怎样,妈妈这都是为你好!你是这样的妻子吗?——我是你的妻子,你必须全心全意爱我,待我,听我的!你是这样的孩子吗?——爸妈你们年龄都大了,不要干这个干那个, 保重身体!这个时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对方很不爽,甚至会敌对,因为我们侵犯了他人的领域,越界了?。
所有人际交往的前提是尊重,所谓的尊重首先是尊重彼此的身心权利,不侵犯,不越界。尊重彼此边界,会避免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与纠葛,而尊重边界不仅不会让心远离,反而会让心感受到真正的拥有平等、尊重的关爱。
万物成长皆需要一个过程,跌倒爬起的过程,经受风霜的过程,经历考验的过程,如果父母强行把孩子管制在一个完全“为你好”的环境中,离开了父母,谁又来呵护我们的孩子呢?漫漫人生路,能够?;の颐堑奈ㄓ形颐亲约?。因为所有爱我们的人都不会永远跟随、陪伴我们,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唯有爱、尊重与信任,给孩子一个充分的自我空间,让他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志玻?/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