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微信这一便捷的即时聊天工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得到了使用者的欢迎。
不可否认,大量的益智、养生、方便生活的文字在“圈”中交流,得到微友的欢迎。但是,我们也亲身体会到,许多充斥着负能量的东西正在圈里存在,甚至有漫延的趋势。如在网络上曾遭人诟病的“标题党”在圈里频频出现,在“不可不知的XX惊天大秘密”、“XX真相终于大白”等题目掩盖下,往往是写手对道听途说之事所做的毫无逻辑的渲染,对没有得到证实的事乃至谣言不加鉴别地传播。须不知,手指的轻轻一点,无意中你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下一个推手。最近,用自己身体开玩笑的“斗酒哥”们也在圈里疯狂传播,不管真假,酒量已突破了个位数,甚至到了二十斤。整个事情的发展升级,“圈”的推动“功不可没”。
所以说“贵圈有点乱”,中国大妈级“不假思索”式指尖文化很是有些任性。我们应该看到,微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确实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它好比是一棵小树,若是任其不加修整地肆意生长,到头来成材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要“洗澡”做一番清洁,抬高下信息进“圈”的门槛,对入圈内容把下关,不能把“圈”作为某些精神垃圾的集散地。再者,既然贵圈是如此的便倢,使用如此地广泛,正好可以做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平台。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可以用微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圈”这一载体中传播,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现代文明的滋养,而不会产生对枯燥说教的抵触感。而且,“圈”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发挥出“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呵护好圈子的生态环境,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文明圈”,让个人心理乃至社会心理健康成长。(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