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重走烟台抗日战场]牙山战斗打红胶东半边天

    栖霞牙山,兵家必争之地。
  清初,栖霞抗清英雄于七以牙山为依托,率队与清政府对峙16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胶东军民坚持抗战的心脏地带,牙山战斗中,建立山东省较早抗日根据地,歼敌1800余名,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亲日反共的嚣张气焰,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现今,故地重游,亦或初次到访,这里虽土地平旷,良田美池,却依旧可以寻得曾经视死如归的光荣岁月。

  兵家要地历经血雨腥风

  夏末的胶东屋脊牙山,一片清新苍翠。此时的栖霞市唐家泊镇李家庄村,除了无法辨别何处而来的柴油机轰隆声,这个大山脚下的乡村平和又安详。
  牙山有三大主峰,分称大牙、二牙、三牙,大牙、二牙山势陡峭险峻,三牙较低缓。牙山雄踞胶东半岛中心,北控烟台、南瞰海莱平原,是昆嵛山和大泽山东西两大山系的纽带,为胶东的战略要塞。围绕在牙山周围的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
  栖霞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志成告诉记者,位于栖霞东部的牙山一度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初,栖霞抗清英雄于七率领的抗清起义军,就以牙山为依托,与清政府官兵对峙长达16年之久。然而,70多年前的这里,依旧经历着血雨腥风。
  1938年6月,国民党山东省第九区专员蔡晋康、秦毓堂合击辛诚一部数十天。辛诚一受到重创败退招远,蔡晋康抢先占据了牙山,并在牙山周围建立后方根据地,开始与八路军争夺牙山这处战略要地。1941年,蔡晋康趁日寇“扫荡”大泽山之际,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公开叫嚣“配合皇军打八路”。他们以牙山为依托,组成1.2万多人的“抗八联军”,占领了牙山,其部属分驻在唐家泊、下张家、清香崮、大杨家和亭口等一带,切断了我东西海两大区的联系,并向东海地区发动进攻,形势十分严峻。

  战役胜利打红半边天

  根据史料记载,1941年,在抗日艰苦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投降派的猖狂进攻,收复牙山抗日根据地,打通东海和西海两大区的通道,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组织反投降战役。
  许世友受命带领清河独立团东进胶东,统一指挥八路五旅和五支队与敌作战。1941年3月14日,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成立,许世友任总指挥,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为政委,当天决定于3月15日夜,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起以攻取牙山为中心、消灭蔡晋康部的战斗。
  同年3月15日上午,在中共胶东区区党委驻地蓬莱县吴家村,召开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和由清河平原东进刚抵达的第三旅清河独立团的战前干部动员会上,许世友以其洪亮的声音向与会人员开门见山地讲道,“同志们,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当晚,战斗打响,五旅和清河独立团在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从蓬莱、栖霞边界的艾崮山下,分左、中、右三路出发东进,由西、西北、西南三个方向直扑牙山。

  次日晨,三路大军同时出现在蔡晋康盘踞在牙山周围的所有营地。八路军中路部队五旅十三团包围了牙山西侧的大杨家,蔡部一个营未及展开即被歼灭,营长被击毙。右路十五团连克下张家、唐家泊,直逼蔡晋康的司令部所在地刁崖前、刁牙后。左路清河独立团包围了牙山背后的北亭口。1941年3月17日当夜再次发起攻击,至次日下午,蔡军大部被歼,蔡晋康负伤带领百余名残兵败将向南远逃。
  1941年3月18日,著名的牙山之战结束,牙山地区宣告解放。共歼敌1800余名,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亲日反共的嚣张气焰,打通了东海和西海两大区的联系,使胶东反顽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胶东形势发生根本好转。毛泽东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先烈后代重访抗战路

  年岁易逝。
  当来自各地的人们攀上牙山,饱览浩然之气时,当年许世友大战牙山的传奇故事,是否会被再提起?当亲历历史者渐行渐远,牙山却迎来寻找历史的人们。
  几日前,革命战争年代在胶东工作过的革命先烈们的后代,一行6人重访胶东抗战艰苦卓绝之路。在牙山前怀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在栖霞市庙后镇回龙夼村衣氏祠堂国共谈判旧址等地,他们向烈士默哀,追忆父辈们的红色事迹。
  “我第一次回到我的故乡。今年是抗战70周年,我自己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到牙山来看看,父亲的老战友牺牲在这里?!逼芟枷氐谝蝗蜗匚榧呛伪┲恿せ曰匾?,父亲籍贯桃村镇富庄村,“七七”事变后离开学?;仄茏榻谷站韧龆游?,成立栖霞县民众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发展“民先”队员,组织青救会、改造栖霞民间组织“大刀会”成员,组建了山东游击队胶东区栖霞支队,在蓬莱、栖霞等边界地区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3月,何冰皓任牙山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书记,统一协调进驻牙山的十五团、留守处、工作团和栖霞县委等部门的工作。
  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宋竹庭的儿子宋小秋每年都会故地重游,“每一次来这里,感觉都不一样,就觉得好像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是我们应该经常来怀念,经常来关心的地方?!闭獯?,老人又带来有关书籍,希望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上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慕溯通讯员 王强 海超)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