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生态文明村露靓姿 烟台市描绘“美丽乡村”

  编者按:“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12年。当时烟台市委、市政府从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口号,探索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课题。如今,全市上百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和风情宜居乡村展露靓姿,“美丽梦想”照进现实,“美丽心态”在烟台发芽、生长,“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五月,走进烟台市特色村庄、农村社区,层层叠叠的农田和路边摇曳的青松,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在山海相依的怀抱里,对于蜗居城市的市民来说仍是一道久违的美景,让人赞叹:建设“美丽乡村”这一时代命题,在烟台已渐成现实。日前,记者走访烟台市多个镇村,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市镇村三级齐发力

  20日,记者从招远市玲珑镇驻地出发,一路向东,大约30分钟路程,就可以见到一块村碑,上书“罗山李家村”。进村第一感觉就是来到了一个公园社区而非城郊农村。村内水泥路整洁干净,房屋整齐林立,路边栽种的玉兰、冬青等绿树如茵?!耙郧?,我们村垃圾遍地、道路坑洼不平。自从建设“美丽乡村”以来,全村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善。”罗山李家村支部书记高天兵介绍说。
  罗山李家村属于山村,几乎无集体经济来源,居民只有200多户。这样一个村庄,在建设中,如何拿出300万元的资金?“我们的资金来源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村庄自筹,二是向上争取。”高天兵说,村庄自筹主要是村庄多年积累下来的,现在通过建设反哺给村民。向上争取主要是市级和镇级的奖补政策,这个占“大头”?!懊览鱿绱濉苯ㄉ枥氩豢?,资金保障必须要跟上。这一点,招远市执政者心知肚明,全市各县市区也同样心如明镜。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刘振晓介绍,对于经济强村来说,他们有很大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当地只需要做好政策引导即可。难点在于一些经济弱村,他们没有很好的改造基础和资金支撑,目前的做法是用“精品村”引领他们先动起来,后期再进行改造提升。

  因村施策打造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国各地的共识,在建设中难免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对此,烟台市以“规划引领、因村施策”为原则,打好“同”与“不同”两副牌。其中“同”,即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的新农村?!安煌奔锤荽遄√跫?,明确发展方向,建设特点突出的特色村庄。
  日前,在开发区大季家街道仵家村,出现最多的两个词眼为“装修”。眼下,村民的新家园——季翔花苑,楼房已经交付使用,不久村民将开始乔迁。“开发区以大项目立区,在一定程度上,土地资源紧张。这种集中居住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资源,满足区域持续发展需求。”开发区农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一些大企业纷纷前来落户,开发区一年就要消失10多个村庄,因此,对现有的村庄重复投资反而是一种浪费。
  “美丽乡村”建设并非让所有村民上“楼”。在福山区,除了加快在工业园区和老城区进行旧村改造项目的同时,该区将全区财力重点向南部倾斜,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打造胶东传统农村的典型。这也成为我市“美丽乡村”的另一种建设模式。
  “村庄的基础条件不同,村民的意愿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因此要‘因村施策’,推行适宜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策略?!绷跽裣担诱蹇蚣芾纯?,沿海特色村庄要在?;さ幕∩峡ⅲ磺挥攀泼飨?、有发展潜力的村庄,要建设农村社区,吸引带动周边发展;位置相对偏远,可能自然消亡的村庄,则以整治和?;せ肪澄鳎苊庵馗唇ㄉ?。

  厚实农村发展基础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领航者,没有经济做后盾的美丽乡村注定不会长久。在美丽乡村构建中,烟台市的做法是通过加快各具特色的示范区中产业的集聚升级,因地制宜的构建起生态产业板块,打造支撑发展的航母,承载“美丽乡村”全速向前。
  “村庄改造的同时,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只‘金凤凰’,现在这片110公顷的区域,已经开发建设集观光、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0日,在招远市温泉街道姚格庄村北山,温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季典高指着一片栽种着绿茶、樱桃、树莓等作物的“健生园”说,“这个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形成高效与高质的统一,不仅企业增效,村民也达到收入的目的。
  诚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招远市宏大的产业规划。该市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全域规划了涉及4个街道、6个镇、200个村的八大生态产业文明示范区,计划用3年时间构建起因地制宜的生态产业板块,从而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发展。
  “在烟台市,美丽乡村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烟台市委农工办主任张绍冰介绍,以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例,全市计划到2015年,完成项目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形成。这就凸显了全市对“美丽乡村”的长远谋划和打造活力、生态、富美乡村的决心。(记者 姜乾 通讯员 董仁浩)

  相关链接:

  翻看烟台各县市区“账本”,各地财政部门都设立了专项资金,厚实“美丽乡村”建设根基:从2012年到2014年,招远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奖补,同时,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2013年,莱山区财政拿出5000余万元,对四个列入示范村创建名单的村居进行整改提升;2014年,龙口市拿出1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举市镇村三级之力,对全域农村进行统一规划……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