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烟台市志愿服务工作从1994年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步,到目前已走过20年的历程。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发展,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50多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到13.8万人,登记注册义工发展到3.5万人。在救助帮扶困难群体、承办省运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爱心烟台”建设等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转变。近年来,全市围绕实现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常态开展、不断提升”这一目标,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方面钻研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用有效的制度机制,在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规范化方面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效果。
一、建立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为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为进一步凸显志愿服务工作的位置,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网络,我们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与文明城市创建一起落实的推进机制。成立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基层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起部署和考核,增强了工作推动力,促进了工作常态化。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普遍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二是健全规范志愿服务组织领导体制。市文明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担任,文明委为全市志愿服务统一领导机构,市文明办承担牵头协调职责,成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由各级机关工委、共青团、工会、老龄办、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分头抓好相关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活动组织工作,全面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加强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建设的要求。三是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文明办协同发力,形成覆盖不同领域的“组织化动员”机制,在全市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在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建立支队,镇(街)建立大队,社区建志愿服务站;充分发挥优秀志愿者、星级慈善义工、道德模范、爱心企业家等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倡导鼓励支持他们带动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汇聚“社会化动员”的强大力量。
二、建立完善“爱心文化”培育机制,不断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我们注重用道德雨露滋润大众心灵,以机制化手段培育“爱心文化”,力求让学雷锋、做好事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一是推进道德建设具体化。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突出当地特色,以“仁、孝、信、善”为重点,推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四德工程”具体化,让“爱心文化”成为烟台文明城市建设最闪光的亮点。目前建立起“道德讲堂”1000多个。二是推动爱心活动制度化。从2002年开始,启动“爱心一日捐”活动,倡导有固定收入的人员每月捐出一天的收入,帮助困难学生和家庭,现已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爱心捐助”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40多万,累计捐款超过12.4亿元。三是推动爱心宣传经?;?。坚持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公益活动,倡树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得好报的社会风尚?;梦⒉?、微信、博客、论坛、QQ等新兴传播手段增强爱心宣传的互动效应,营造“向前、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完善招募注册培训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我市以往的志愿者只有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和慈善总会的慈善义工在招募注册方面有相对规范的制度,其他各类志愿者往往因一时一事临时招募,不稳定、不规范、难协调、难管理。从2011年开始,市文明办牵头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平台,逐步走上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规范化轨道。一是推进志愿者招募注册规范化。2011年,市文明办开通了烟台志愿者网站,制定了《烟台市志愿者管理办法》,设置了统一的网上注册平台,统一设计了“烟台志愿者”标识,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程序,通过“烟台市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市民可以随时申请志愿者登记、注册,实现了志愿者招募经常化。在承办各类大型活动时,开展应急性志愿者招募活动。近年来,围绕承办省运会、亚洲沙滩运动会和一些国际性重大经贸活动,先后临时招募志愿者13000多人次。二是推进志愿者培训制度化。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志愿者培训师队伍,在驻烟高校、爱心企业、社区市民学校等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开设网上志愿者培训课堂,对新注册志愿者、义工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传授服务技能,提高志愿者能力素质。三是推进志愿者管理层级化。全市建立了总队——支队——大队——分队——中队的层级管理模式,确保每个志愿者组织都纳入管理范围。重视加强对志愿队伍组织者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四、建立完善服务项目筛选对接机制,科学合理配置志愿服务资源。根据中央文明委的部署要求,我们的志愿服务主要是围绕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三个方面来开展。在多年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经常出现志愿服务“扎大堆”、“一阵风”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为此,我们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筛选、对接机制建设,推动统一性项目与自主性项目互补联动,重点建立健全了3+1服务项目筛选、对接机制,即:抓好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三类项目的“菜单式”志愿服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即时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自助式”志愿服务。一是抓好社区志愿服务。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做好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关爱困难家庭、关爱社区环境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打造亲情社区、温馨社区。组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摸清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底子,掌握他们急需的服务项目,采取社工与义工相结合、集中服务与分包服务相结合、阶段性服务与长期性服务相结合等措施,进门入户为他们提供相关志愿服务。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公司配合联动,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确保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动员、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场所提供等方面得到可靠保障。二是抓好专业志愿服务。广泛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交通、环保、抗灾、救援等专业性、系统性强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有关部门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行业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策划项目,扎实开展活动,把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延伸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和群体。三是抓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节会展览、赛事庆典等大型活动,广泛开展秩序维护、环境整治、交通引导、文化活动、社会宣传、礼仪接待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型活动组织部门及时发布大型活动志愿者招募信息,合理划分安排志愿者分组,加强会前上岗培训,落实志愿服务要求,强化服务效果评价。四是抓好“自助式”志愿服务。大力倡导和鼓励各类志愿者发挥个人专长,开展各具特色的自助式志愿服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