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走在芝罘区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市民穿着统一的服装、带着同样的标识。他们中有退休老人,也有年轻学生,或整治环境卫生,或做公益宣传,或组织排练文艺节目,有声有色、其乐融融。走近他们身边,跟随他们才发现,他们相互之间并不十分熟识,然而他们却有着统一的行动:利用空余时间和技术特长奉献爱心、服务市民与城市,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公益”志愿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广大市民在帮助他人、服务奉献、反哺社会等方面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为此,芝罘区加大了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的推进力度,倾力打造了“善行芝罘·微公益”服务品牌,积极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朴素志愿服务理念和“举手之劳,日行一善”的简单服务模式,让民众更加便捷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行列当中。经过一年多的大力推进,“善行芝罘·微公益”得到了全区乃至全市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响应,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增加到了6.8万多人,每年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超过2000场次,服务人群达到了3.5万多人次,真正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草根公益的热潮,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微公益”志愿者更成为芝罘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完善架构,志愿者有了“组织”
以前,志愿服务工作有好几条线,对应的领导组织也是多头的,在一些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交叉管理、重复安排,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等情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芝罘区成立了由宣传、组织、共青团、民政、教育等多个责任部门和所有街道组成的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对原来分属不同部门和系统的志愿者队伍进行了整合和规范,并专门成立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统筹管理安排。在街道和社区按照有经费、有场所、有队伍、有管理人员、有服务对象、有规范制度的“六有”标准分别成立了13个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和14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在社会福利院、东花园社区、峰华小学等不同层面建立了6个“善行芝罘·微公益”志愿服务基地,形成了一套规范完善的组织领导架构,实现了工作任务能够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各层面又能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良好格局。
工作体系理顺后,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更高了。芝罘区的“老牌”志愿者安立盛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以前,我们想给老百姓办点事、搞点服务,都找不到对口的单位领着我们干,自己干又觉得是‘草头军’,名不正言不顺,怕别人说三道四。现在好了,不管是在区里还是在街道社区,我们都能找到领导我们志愿者的组织,有了组织就有了根,我们开展志愿服务才更有底气,活干得也更有劲”。
人员“复杂”,多渠道招募志愿者
在芝罘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总会看到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中文说得不太流利,参与的人员也很杂,有七八岁的小朋友,有全职家庭主妇,还有穿着时尚的大学生和头发花白的老人,但大家服务起来都非常尽心尽力,他们是芝罘区“爱在烟台·中韩友人”志愿服务队。现在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600多人,全部由在烟台的韩国留学生、商人及家属组成,这是芝罘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个生动剪影,虽然人员广泛、层次多样,但都有参与服务奉献的高涨热情。
近年来,芝罘区持续开展了“我光荣、我是芝罘志愿者”活动,并依托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社区、媒体、大型活动进行招募,仅今年就招募注册志愿者6000多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市民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员,出现了很多志愿者家庭、志愿者班级、志愿者单位。同时,还发挥网络的优势,开通了志愿者微博,建立了志愿者QQ群,在芝罘文明网设立了“芝罘志愿者”专栏,让市民通过各种方式都能找到加入志愿队伍的渠道。芝罘区还依靠在志愿服务领域的民间领军人物的影响力,成立了山东省第一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安立盛志愿服务大队,队员有3000多人。大家都冲着这位70多岁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而来,听从他的调度,活跃在大街小巷,清扫卫生、看门望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目前,芝罘区的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带好、管好这些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服务群众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芝罘区采取了“把好入门关口、根据特长分类、强化日常培训”的三步工作法,群众无论通过哪个途径注册,受理单位都要详细了解报名人员的年龄、工作岗位、技能特长等情况,然后根据其特长技能和服务意愿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小组,如帮贫助困、医疗救护、法律援助等,注册完毕后,再参加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进一步熟悉参与志愿服务的制度规定,学习志愿服务的常识和技能,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全区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微公益”,做出奉献大文章
在很多人心目中,志愿服务就是组织一群人,扛着大旗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发发传单、拍拍照,没什么实质作用。为了将志愿服务活动推向深入,芝罘区通过“微公益”的形式,倡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奉献爱心、传承美德,变大规模的集中活动为零打碎敲、单兵作战的小范围服务,增强活动组织的灵活性和群众参与的便捷性。
在此基础上,芝罘区还创新推行了“服务项目认领制”,通过各街道志愿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点及“网上民生”栏目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将汇总的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建立服务项目台帐,组织所有志愿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进行认领,并利用各自的业余时间开展对口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烟台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高彦是幸福街道支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也是芝罘区的一名优秀志愿者,他利用自己从事医护工作的优势,认领了“照料辖区部分空巢老人”的服务项目,个人拿出十万多元,购买健身器械、图书报刊等物品,建成了支农里“空巢老人照料站”,免费照看辖区10名70多岁的老人?!案哒境ふ飧鋈颂昧?,以前经常帮我们这些老人免费体检,还上门帮我们看病,现在怕我们在家里孤单,又建了这个照料站,让这些老伙计凑在一块聊聊天、说说话,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他才好啊?!碧岬礁哐?,辖区里的老人赞不绝口,都竖起大拇指?!拔沂且幻と耍芪鹑俗龅牟欢?,就推拿这点特长,能把这点做好,帮身边的人解除病痛,我就感到很欣慰了?!倍浇值蓝ㄔ吧缜牡吃敝驹刚呓拾淙皇歉雒と?,却依然参与了“微公益”活动,他每个周都要到社区服务点帮助群众免费推拿按摩,培训周边的下岗职工,开办推拿诊所进行自主创业,尽己所能地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嘉奖志愿,让奉献成为一种自觉
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芝罘区实行了相应的评选表彰办法,让志愿者的行为得到褒奖和嘉许,让志愿服务理念形成认同和自觉,从而激发人们心灵深处源源不断、绵延不绝的内生动力。每个月各志愿服务站点都要汇总登记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成效,按照服务时长评定一至五星级志愿者,现在全区已经有星级志愿者1600多名,他们都是志愿服务的典范。每年底,还要对服务奉献最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去年,芝罘区共表彰了50多名优秀志愿者。对表现最突出的,还将其纳入“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评选范围。
同时,在《今日芝罘》“身边人,平凡事,道德魂”专栏、文明专版、文明在线、“首善芝罘共享文明”政务微博等媒体上大力地宣传推广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此外,芝罘区还实行“爱心储蓄兑换”办法,对有困难的志愿者进行爱心回报。
芝罘区有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孔德娟,也是一名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她靠清扫公共厕所的微薄收入独自抚养着一个脑瘫的孩子,但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上半年,她得了关节积水的病症,芝罘区的各级志愿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轮班帮助她清理公厕,安排住院陪护和孩子的看护,还帮她申请了大病救助,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她的病好后,非常感动,怀着感恩的心态,更加积极地参与志愿服务,她自己和孩子全都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今年7月份她和安立盛、高彦等志愿者帮助有腿疾、整日酗酒、对生活丧失信心的老人刘宝友办理了低保手续,联系身边的志愿者帮着他打扫粉刷了房屋,利用出租房屋的钱,加上其他多方面筹来的钱物,让他住进了条件舒适的老年公寓,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在老年公寓里他也成了一名志愿者,每天帮助护理人员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有的医护志愿者上门帮助病重老人治疗,有企业老板级的志愿者帮带下岗失业群众创业,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群众的反响非常好,也带动了一大批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
善行义举传承中华美德,大爱无言诠释人间真情,芝罘区热衷奉献的美好画卷正在慢慢展开,爱心的火炬正在层层传递,“善行芝罘·微公益”的精彩还在继续……(烟台日报 通讯员 严华 仕贤 记成 玉超 记者 刘洁 摄影报道)